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今人读史很多都依仗影视剧的传播,但由于众多编剧、导演为了迎合观众欣赏趣味,不得不篡改历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十分糟糕的恶性循环。导致很多平时不爱读书的年轻人,都会误以为影视剧中所宣传的才是“真实历史”。
事实上如果大家能够尽早放下手机,或者停止追捧部分质量低的连续剧。多读一些正版书籍中所记载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就会发现原来真正的历史,与胡编烂造的“剧本”有本质区别。而且还可以在“读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文章插图

如果大家平时有阅读书籍的雅兴,建议大家可以多看一下,中国比较著名的古典小说。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等,故事性和历史性都相对较强的演义小说。
所谓演义小说其实指的是,中国古代小说体裁之一,虽然现代社会中已经比较罕见。但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却比较盛行。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以及清代时期,以“演义”为体裁的小说可谓层出不穷。
《隋唐演义》就是众多明清演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分二十卷合计一百回。主要讲的就是隋唐时期,众多农民起义军以及各路“反王”,与腐朽没落的隋朝作斗争的故事。

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文章插图

深读《隋唐演义》之后,才能发现的隐匿“门道”
如果大家平时对古典小说有一定研究,就会发现古人所撰写的小说体裁,基本上都围绕着公案、志怪;以及演义、侠义、野史、世情等。这其实与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饱读“圣贤书”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古代文学家的思想,基本上都会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 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文章插图

1.“明朝遗民”思想中的反抗意识
《隋唐演义》的作者褚人获是一位,生于明朝长于清朝的文学家。所以他的思维意识中,必然会留下“明朝遗民”思想。而这部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虽然是以“隋唐”两朝作为历史背景,但其实也从多个角度表现出了,褚人获作为“明朝遗民”的反抗意识。
比如,书中介绍的瓦岗寨农民起义,以及“十七路反王”同时“反隋”。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明显的,“明朝遗民”思想在作怪。他身为大明子民却要受到蛮夷之族的统治,这种心中的愤愤不平终于化成了一股反抗力量,并将其写于《隋唐演义》之中。
如果按照文学角度或艺术层面去分析《隋唐演义》,这部具有英雄传奇,以及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读性极强的故事,而且还为大家展现了隋唐时期的部分史实。

文学家@研读《隋唐演义》,为何会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
文章插图

同时,如果大家能够深入研读此书,就会发现似乎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的外在表现就是,读者可以与书中人物拥有“同理心”或“认同感”。这其实也是《隋唐演义》这部演义小说的精妙之处。
2.《隋唐演义》成书经历
一般认为《隋唐演义》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即公元1695年此时正值清朝鼎盛时期。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四雪草堂刊本”,就是始于这一年。当然大文豪鲁迅却有不同见解,他认为《隋唐演义》成书于康熙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