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知所先后

我读《大学》 , 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 。 ”意思非常浅显 , 就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轻重、主次、本末之分 , 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客观规律 , 有因有果 , 有开端、有过程、有结局 , 循序渐进 , 水到渠成;谁能参透“知所先后”的玄机 , 谁就接近了人生的真谛 。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 , 其中一个女生举手回答道:“我想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和一个爱我的丈夫 。 ”老师听了 , 幽默地提醒她说:“你的愿望很好 , 但请注意顺序 。 ”先结婚再有孩子 , 这是常理 , 也是常情 。 《大学》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 婚姻为“本” , 摆在首位 , 生孩子为“末” , 是其次才考虑的事情 , 这就叫作分清本末、“知所先后” 。 未婚先有子的情形当然也有 , 而且并不少见 , 但那毕竟属于例外 , 不按常理出牌 , 因此 , 即使不能简单地断定其为错误的 , 至少也是不合适的 。 其中的是是非非、酸甜苦辣 , 恐怕只有当事者才最清楚 。
人这一辈子 , 从摇篮到坟墓 , 会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时期 。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应该做的事情 。 如果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做到分清本末主次、轻重缓急 , “知所先后” , 那么 , 就可以说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 做了合适的事情 。 比如 , 在风华正茂的岁月 , 刻苦求学、锤炼本领;在钟情怀春的年龄 , 去找一个心爱的人花前月下、谈婚论嫁;在需要拼搏奋斗、果敢前行的关头 , 履行责任、担当使命;在垂垂暮老、两鬓飞霜之际 , 淡泊名利、随遇而安……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 , 卑之无甚高论 , 但人生的常态就是如此 。 顺其自然地发展 , 才是正道和坦途 。
【大学|知所先后】苏东坡说:“老夫聊发少年狂 。 ”一个“聊”字 , 表明次数不多 , 属于偶尔为之;一个“狂”字 , 说明此乃非常之举 , 老年人再像年轻人那样冲动 , 是不合适的 。 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 当然也有人不服气 , 偏要和规律对着干 , 任性而行 , 随心所欲 , 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 , 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 , 该有所积蓄的时候大手大脚 , 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吊儿郎当 , 日子过得糊里糊涂、浑浑噩噩 , 本末倒置、不知轻重 , 主次不分、先后不明 , 白白走了许多弯路 , 到头来一事无成 , 想买后悔药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找 。
据说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里有一块墓碑 , 上面刻着的碑文感动了世界各地无数的来访者 , 其中不乏政坛要人与社会精英 。 碑文是这么写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 , 我的想象力从来没有受到过限制 , 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
“当我成熟以后 , 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 我将目光缩短了些 , 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 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
“当我进入暮年后 , 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 , 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 但是 , 这也不可能 。
“当我躺在床上 , 行将就木时 ,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 , 然后作为一个榜样 , 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 , 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 ”
这篇碑文想要告诉世人的道理 , 和《大学》开篇所说的“修齐治平”的精义 , 其实并无二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 意诚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修 , 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