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虎:承载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龙的传人|虎:承载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文章图片

1月18日在山东济南拍摄的虎年生肖花灯
中国虎文化的流变 ,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崇虎、爱虎和保虎 。
马知遥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 因工作关系 , 我从2010年11月开始历时经近一年 , 带领着自己年轻的同事唐娜、刘晓琰以及长我多岁的摄影家段新培 , 奔波于一个又一个村庄之间 , 对中国布老虎工艺及活态进行田野调查 , 记录下山河大地间被人遗忘的民俗、被人忽略的手工艺人 , 以及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乡村故事 。
昼夜兼程 , 我们寻遍了中国最好的布老虎艺人 , 拉着她们做口述 , 拍摄工艺流程 , 收集她们的手工艺作品 。 我们和全国各地的巧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也收获了她们半卖半赠的一件件艺术精品 。
多年过去 , 老一代的传承人有的已经去世 , 有的把全身技艺悉心传授给徒弟 。
技艺在传承人手中代代相传 , 也把布老虎造型背后的中国虎文化信息传递了下来 , 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
虎崇拜早于龙崇拜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龙 , 华夏儿女以自己“龙的传人”的身份而自豪 。 其内在的文化认同即是:龙是祖先神 , 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 如果沿着龙文化做寻根式的探索 , 会发现虎崇拜在中国是和龙文化一样重要的文化现象 , 它几乎和龙文化同时出现 , 甚至更早开始对中华民族产生影响 。
所谓虎文化 , 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 。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已发现的大约一万年前的岩画中 , 已经出现虎的形象 。 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撰文指出 , 虎继熊之后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百兽之王 , 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山君” , 即山神 , 威风八面又有驱邪禳解之功用 。
大约7000年前 , 渭水中上游流域的宝鸡地区 , 活动着以狩猎为主的伏羲部落 。 这一史前部落世世代代与猛兽格斗 , 崇奉山中之王——虎 , 并尊其为图腾 。
1975年6月 , 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墓葬中出土了蚌塑龙虎像 , 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 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 , 说明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信仰中 , 不只有了龙神 , 而且有了虎神 , 龙虎文化同时存在 。 墓葬中的龙虎像用蚌壳精心摆砌而成 , 龙在墓主之右 , 虎在墓主之左 。 有专家研究认为 , 墓主可能是黄帝之孙颛顼 。
古时巴人崇虎的习俗 , 也从出土的兵器中得到展示 。 虎作为其氏族神灵 , 在战争中给他们的子民以力量和护佑 , 而“虎尾”作为神灵的一部分自然带有神威 , 此为原始的巫术思维 。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 , 就有虎与人组成的字 , 可能表示灾祸 。 虎的别名很多 , 如於菟、李父、李耳、伯都、封使君、斑子、寅客、黄公等 , 民间还称它为神虎、艾虎、老虎、虎猫等 。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 , 历经1300多年 , 虎的装饰主要为上层统治阶级所享用 。 大概从汉代以后 , 虎的装饰普及到民间 , 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绵延到了今天 。
以上的资料表明 , 在中国 , 虎文化的出现并不晚于龙文化 , 而且民间最早对虎的崇信与先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具体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 。 虎崇拜更早于龙崇拜 , 因为狩猎文明早于农耕文明 , 这是由客观生产规律所决定的 , 也是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综合研究的成果 。
后来 , 民间对虎的崇信逐渐和龙崇信混合 , 进而被龙文化所取代 。 农业民族靠天吃饭 , 对雨水的依赖产生了对龙的敬畏 , 而一旦政局稳定 , 人民生活相对富足 , 对雨水对农业的依存成为主流 , 龙文化就占了上风 。 加上封建王朝对龙的喜爱使龙成为皇家的专属 , 龙的图腾形象进一步强化 。 而虎文化流落民间 , 凭借民间强大的生命活力获得了自由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