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者汇聚呈三角形的舞段中 , 缓慢而迸发力度的转身 , 舞者伸出左脚轻点地面的重心移动 , 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象 , 这种视觉构图与绘画“高远”法则异曲同工 。 古语有云:“自山下而仰山巅 , 谓之高远” 。 高远是描绘崇山峻岭最为合适的方法 , 其视平线往往处于画面的下端 , 视觉效果突出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 因而 , 这一舞段的动作也随之强化节奏和力度 , 与此前的虚静和行云流水形成对比 , 突出了奇峰峻峭、高崖万丈的青绿冷艳 。
在文人山水画中 , “深远”是最难表达的 , 古语有云:“自山前而窥山后 , 谓之深远 。 ”但在《只此青绿》中 , 编导用单袖掩面、后仰拖地行走的舞台调度完成了“深远”的视觉构图 , “青绿腰”在视觉中心的聚焦 , “群山”聚集后迅速分散 , 台后方“女分身”的动作重复 , 形成了山前山后青绿“倒影”的视觉效果 , 也达到了编导想要表达的“青绿”内心幻化的“心物同构” , 充分实现了移情的艺术表达 。
舞蹈“破界”“出圈” , 是科技推动多媒体观演空间的创新
当河南卫视系列“奇妙夜”舞蹈节目的“出圈” , 以及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的频上热搜 , 引领了晚会舞蹈影像的创作模式 。 舞蹈影像的叙事与传统舞蹈的叙事截然不同 , 舞蹈影像让观众通过镜头看舞蹈 , 体会“身在舞中游 , 心在镜中观”的微妙互动 。 2022年央视春晚也借鉴了舞蹈影像与科技的融合 , 在创意舞蹈《金面》中使用裸眼3D和全息影像等高科技 , 特邀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了一段跨越古今的双人舞 , 一位当代女孩在博物馆触摸历史 , 通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像 , 将文物“复活” , 穿越回千年前的古蜀文明 , 跨越千年的爱恋在神树的见证下 , 在神秘金面的封存下 , 一舞千年、一梦千年 。 舞者半蹲、双手三道弯交折的动作造型 , 独具西南民族的舞蹈特点 , 舞蹈没有一味追求西方芭蕾双人舞的托举技巧 , 而是突出中国舞蹈的形神合一、朴实浪漫的审美趣味 , 也看得出编导杨丽萍的艺术风格和独具匠心 ,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 展现了亘古不变的爱之主题 。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运用XR(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技术)、CG(计算机动画)等前沿特技手段在摄影棚里拍摄了一周 , 又剪辑了20天 , 最终呈现了一幅三维动态的《富春山居图》 , 作品以数名手持油纸伞的江南女子翩迁起舞“入画” , 通过江南女子的视角在徐徐展开的江南烟雨山水中 , 逐渐相遇“渔樵耕读”不同的人物形象 , 在诗词歌舞中展现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 表现了“人在画中舞 , 画随景而动”的诗意江南图景 。
传统舞蹈的观演空间是舞台、剧场 , 而舞蹈影像的观演空间已从电视媒介扩展至舞台剧场与电视媒介等多媒体的融合 。 舞蹈影像既有舞蹈与电视艺术在镜头语言中的碰撞 , 也有舞蹈与信息技术在数字化舞蹈影像中的融合 , 如今舞蹈影像已经逐渐从舞台的技术手段超越成为独立的作品 。 观演空间的创新 , 使观众打破历史的界限 , 透过舞蹈艺术将现实与历史传统对接 , 通过物看到人 , 通过文物 , 感受蕴含的人文精神 , 因此在观演空间不断创新的当下 , 舞蹈与文物的连接顺势而为 , 带来非同一般的观感体验 。
“国潮风”“诗词热”的背后是国力提升和文化自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 从“诗词热”“汉服热”“文博热”到“国潮风”“古典兴”等 , 无不是“传统文化热”的一种表现 。 在移动互联网连接全球的今天 ,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 , 采千载之遗韵’” , 中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容易符合中国人民审美习惯的 。
- 枪法!四绝之首的罗松与天下第一杰的李元霸,他们的实力差距在哪里?
- 四大名著$三界最厉害的坐骑是什么?在天庭第一大神座下,比玉帝龙撵还厉害
- 宇宙$在2500年前没有科学仪器的时代,老子为何知道宇宙的起源呢?
- 端砚#在岭南“遇见”包公
- 观测&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丨“二十四节气”这张时间表里的中华智慧
- 渔民|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电话销售中心外包比较合适?
- 巴布亚新几内亚&女娲的真实原身到底是什么有人在大洋洲上找到了答案
- 大臣#明朝皇帝出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大臣对下联恐慌
- 红楼梦|茶以雪烹最雅
- 文化|元宵文化大餐等你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