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开栏的话
译者与书相遇 , 在心灵共振中融以智慧、学识和情感 , 语言转换的同时 , 打开不同文化间互望之窗 , 成为文明进程中重要一环 。 经典重译 , 新作新译 , 字里行间 , 满是凝结的知识、无声的故事与文化沟通的印记 。 本版自本期起推出“译者·书”栏目 , 在译者的讲述中 , 品读翻译背后的故事 , 追寻文明交流的共鸣 。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论〈马丁· 菲耶罗〉》中说:“在欧美的一些文学聚会上 , 常常有人问我关于阿根廷文学的事情 。 我总免不了这样说:阿根廷文学(总是有人不把它当回事)是存在的 , 至少有一本书 , 它就是《马丁·菲耶罗》” 。
反复推敲 , 力求译文中西近似
大学三年级时 , 我们有一名阿根廷外教 , 选了《马丁·菲耶罗》作泛读教材 。 这部高乔史诗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吸引了我 , 于是便试着将一些诗句译成中文 。 时断时续 , 日积月累 , 到1979年 , 我总算译完了史诗的上卷——《高乔人马丁·菲耶罗》 。 同年 , 我有机会去墨西哥学院进修 , 就想在那里把它译完 。 恰好那里有几位阿根廷老师和学生 , 可以向他们讨教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 两年后回国 , 基本译完了 , 只剩几个零星的难题未解决 。 幸运的是 , 我认识了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的卡洛斯·阿尔伯托·雷吉萨蒙教授 , 他曾担任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文学系主任 , 是研究高乔史诗的专家 。 在他的帮助下 , 我终于完成了《马丁·菲耶罗》的翻译 , 译完之后便束之高阁 , 从未奢望出版 。
1984年 , 是史诗作者何塞·埃尔南德斯150周年诞辰 , 阿根廷政府要展览各种文本的《马丁·菲耶罗》 。 我驻阿使馆与国内联系 , 希望尽快出版此书 , 送去参展 。 时间紧迫 , 只剩3个月了 ,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精装的《马丁·菲耶罗》(见右上图 , 资料图片) 。 这位用中文吟唱的高乔歌手在家乡受到热烈欢迎 , 阿根廷《马丁·菲耶罗》译者协会委托中国驻阿使馆文化参赞给我带来了译者证书和纪念银币 。
1988年5月 , 时任阿根廷总统阿方辛访华时参观北京大学 , 时任校长丁石孙将《马丁·菲耶罗》作为礼物送给他 , 总统立即说:“我邀请译者访问阿根廷 。 ”遗憾的是 , 我当时正在西班牙主持翻译西班牙语版《红楼梦》 。
《马丁· 菲耶罗》是我个人独立完成的第一部译作 , 其难度可想而知 。 所幸在翻译过程中 , 我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追求译作与原作的最佳近似 , 既不生吞活剥 , 又不脱离原文 , 尽量求得“异化”与“归化”的和谐共存 。 首先是诗歌形式的近似 。 史诗作者是在模仿行吟诗人(流浪歌手)的即席演唱 , 采用的是西班牙语中最常见的每行八音节的民歌体 , 而且一以贯之 , 7200行都是八音节 。 但是汉语中极少有“八言诗” , 而七言诗则非常流行 , 因此我决定用七言民歌体来翻译 。 原诗押韵 , 译诗自然也要押韵 。 既然是汉译 , 当然要遵循汉语诗歌的格律 , 否则会“水土不服” 。 仅以史诗开篇的6行为例:
我在此放声歌唱 ,
伴随着琴声悠扬 。
一个人夜不能寐 ,
因为有莫大悲伤 。
像一只离群孤鸟 ,
【彩虹|搭建沟通心灵的彩虹(译者·书)】借歌声以慰凄凉 。
这基本是直译 。 有一位学长曾建议我改为:
此时此地歌一曲 ,
吉他声声伴我语 。
一生一世唱不尽 ,
- 西班牙语$搭建沟通心灵的彩虹(译者·书)
- 动物@她在一幅画里,画了一万种颜色,连斑马和大象都变成彩虹色
- 五行#多宝,像极了彩虹,这个夏天会给你带来幸运吗?
- 红楼梦|红楼梦:庶女管家时姨娘作乱,她是如何靠沟通能力平息纷争的?
- 讲解员#成都“最美”双胞胎姐妹花:用语言搭建金沙遗址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
- |关于职场沟通
- |职场里,平台高度决定你的职场高度,学会搭建平台很重要
- 彩虹@林徽因问徐志摩,等到彩虹了吗诗人是这样回答的,怪不得吸引人!
- 艺术|彩虹味的“好色之徒”!荷兰女摄影师将彩绘融入摄影,惊艳了宇宙
- 拼凑#七彩翡翠难寻,把颜色拼凑起来的彩虹色泽简直绝了,减龄又显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