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 , 苏东坡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无可无不可”的良好心态 。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东坡最失意的地方 , 然而 , 正是这三个阶段 , 使他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圆满 。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胡适曾说 , “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 我们看苏东坡是怎样安排业余时间的 , 便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苏东坡业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读书 。 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 , 苏东坡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 他把读书的心得总结为“八面受敌读书法” , 这个诙谐的名字很有苏东坡的风格 。 他说:“而他日学成 , 八面受敌 ,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 ”他强调精读 , 一书作几遍看 , 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 , 从不同角度研读 。
苏东坡是个极爱玩的人 , 而且他的每一样业余爱好都登峰造极 , 诗词文书画“五绝”皆卓然成家 。 林语堂说他是“才华横溢 , 神完气足” , 非虚誉也 。
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 , 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 , 这是被现代心理学和医学所证实的 。 苏东坡深谙此理 。 有一次 , 他在岭南写信给米芾:“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 , 清雄绝世之文 , 超妙入神之字 , 何时见之 , 以洗我积岁瘴毒邪!”他的书法居于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 ,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书” 。 他还精于绘画 , 他的《枯木怪石图》《墨竹图》如今是国宝级的珍品 。 但是 , 无论达到怎样的高度 , 他对艺术的态度始终是陶冶和怡情 , 抱着一种玩的心态 , 享受这些爱好 , 从不走火入魔 。 他不追求什么“大师”称号 , 只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 便心满意足 。
除了艺术之外 , 旅游、运动、医疗、美食、养身、音乐、古玩、佛经、禅理 , 他样样精通 。 他甚至还是中国冲浪运动的先驱 。 在徐州一个叫“百姓洪”的地方 , 水流湍急 , 掀起巨浪 , 苏东坡叫船夫设计了一种小舢板去冲浪 , 还写了长诗《百步洪》 。
不为人知的是 , 苏东坡对科学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 。 他与《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合作写了一本医学著作《苏沈良方》 。
丰富的业余生活激发起他无限的创造力 , 也带给他更多的幸福感 。
『可以学习的幸福模式』
今天 , 到底怎样才能活得幸福?我们首先需要解答两个问题:第一 , 什么是幸福?第二 , 如何提升个人幸福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 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 也就是说 , 获得幸福感的过程和使自己臻于完美的过程是一致的 。 修炼自己的过程 , 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 , 就是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 。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苏东坡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 , 他的幸福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 也是可以为普通人所模仿、习得的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马斯洛曾经以历史上和当代的“理想人物”作为研究对象 , 他认为世界上有“理想型人格”存在 。 马斯洛列举的“理想人物”包括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等 。 我们不难发现 , 这些人和苏东坡有许多相似的人格特点:善良厚道、宽以待人、好学多思、精神独立、多才多艺、富于幽默感、具有不竭的创造力等等 。
苏东坡的幸福模式 , 是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成功模式 。 而他的自我实现之路 , 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人到底怎样才能活得幸福?
首先 , 个人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保障 , 比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 。 北宋是一个相对富庶、稳定的时代 , 出生在小康之家的苏东坡 , 整个童年时代是温暖和安全的 , 这为他的人格形成奠定了基调 。 即使在以后颠沛流离甚至缺衣少食的情况下 , 他的乐天性格都始终不变 。 温馨的家庭 , 和美的婚姻 , 中国传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 也为苏东坡打造了一个坚实后盾 。
- 元宵#古今碰撞戏韵流芳,2022山东元宵戏曲晚会将亮相省会大剧院
- 铁杆粉丝@冰墩墩萌翻全世界!日本记者疯狂追星,外国运动员纷纷沦陷
- 主人$古今第一凶墓机关重重,有200多个盗洞,各朝代盗墓贼无一生还
- 红颜知己&36岁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作,成男子追女子惯用诗
- 张良@读《留侯论》有感,苏轼如何总结张良成功秘诀?影响了他一生的选择
- 生死&16岁嫁苏轼,27岁香消玉殒,苏轼泣血深情写诗,成千古绝唱
- 苏轼@美人向苏轼求诗,前两句令人失望,加上后两句顿时大放异彩
- 徐霞客#苏轼最通透的一首词,最后两句,让人豁然开朗
- 苏轼&杜甫给女邻居写了首诗,每句都只写花,为何苏轼却说他居心不良?
- 唐诗宋词鉴赏#想不到苏轼居然如此自恋,他给晚辈写了一首词,自夸为“风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