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朴民|东浦镇之行:徐和雍老师印象侧记( 三 )


参观了徐锡麟的故居之后 , 我们就辗转去了镇上的“热诚小学” , 这小学的前身 , 就是徐锡麟本人1904年亲自创办的“热诚学堂” , 他当年创办该学堂的宗旨 , 很显然 , 是希望推广新式教学 , 提高家乡民众的文明素质与文化觉悟 , 这是徐锡麟整个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 我们在那里 , 好不容易寻找到现在学校的一位管理者 , 通过他来了解当下该学校有关“热诚学堂”的历史介绍 , 追溯当年徐锡麟从事热诚学堂办学的定位与课程设置 , 从而从一个侧面认知徐锡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
在东浦镇街上小餐馆简单用过午餐后 , 我们通过我的一个朋友找到一个曾经在镇上任过小吏的先生 , 由他召集了5、6位老人 , 一起进行了一次座谈 。 在座谈会上 , 徐老师夫妇请他们介绍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徐锡麟在东浦镇生活与学习的传说或故事 , 以更具体地了解徐锡麟的青少年时代 。 毫无疑问 , 徐锡麟对他们而言 , 是陌生的 , 隔膜的 , 所以 , 老人们的回忆非常零碎 , 只言片语 , 真伪混杂 , 可信度似乎并不怎么高 , 没有多大的史学研究价值 , 但是 , 徐老师夫妇依然听得很认真 , 很专注 , 并全神贯注做了笔记 。
在归途的轮船上 , 徐老师和黄老师的兴致都很高 , 跟我说 , 东浦之行 , 虽然所收获的“硬货”并不多 , 但是 , 还是很有意义的 , 这些口述史料 , 可以参考和印证相关的文献记载 , 这样 , 他记叙徐锡麟的家世与青少年时期的事迹 , 心里就比较有底气了 。
|黄朴民|东浦镇之行:徐和雍老师印象侧记
本文图片

东浦之行的次日 , 徐老师伉俪还仔细参观了胜利路上的大通学堂旧址和和畅堂秋瑾故居 , 傍晚时分 , 则采访了时在绍兴第二医院工作的徐锡麟孙女徐乃英女士 , 不过 , 徐乃英对乃祖的事迹谈不出太多的实质性内容 , 徐老师伉俪稍稍有点失望和落寞 , 但是还是对徐女士的帮助 , 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这些活动 , 我都陪伴在侧 , 见证了徐和雍老师待人接物的诚挚与治学问道的专致 。
如前所述 , 徐老师撰写的《徐锡麟》一书 , 只是一本不到十万字的小册子 , 是通俗型的历史普及著作 , 其中 , 有关徐锡麟家庭背景和早年生活经历的文字 , 至多 , 也就两、三千字而已 。 他完全可以根据现存的史料 , 做个简单的叙述 , 就可以交差 , 可是 , 就为了这千余字的铺垫性内容 , 他不辞辛劳 , 冒着暑热 , 专程从杭州来绍兴(请注意 , 当时可没有高铁与动车 , 绍兴与杭州之间 , 每天也就一趟快车 , 二趟慢车) , 到东浦镇实地调研考察 , 这种治学上的严谨与认真 , 难道不是难能可贵 , 令人肃然起敬?
更让人钦佩的是 , 当时并没有课题这一说 , 出版社也不给作者任何撰稿补贴 , 徐和雍老师伉俪到绍兴调研的费用 , 如车资、住宿费、餐费等等 , 花费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钱 , 而且为了向采访者表达谢意 , 他们还准备了小礼品 , 这方面的花费 , 也是掏自己的腰包 。 而当时的稿费 , 又低得可怜 , 大概也是千字8元左右吧 。 在这种情况下 , 徐老师夫妇不计成本 , 为写好一本在不少人眼里算不得是冠冕堂皇学术专著的小册子 , 而舍得拿出自己并不富裕的工资投入于研究 , 这在今天很多人那里 , 是无法想象的 , 恐怕会视这种做法为不合时宜 。
|黄朴民|东浦镇之行:徐和雍老师印象侧记
本文图片

【|黄朴民|东浦镇之行:徐和雍老师印象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