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面面观|150多年就有海外粉,古人眼中的“冰墩墩”( 二 )


最早记载大熊猫 , 古人咋写?
晚清以来大熊猫被“发现”并轰动全球后 , 学者们开始回顾史籍 , 试图寻觅大熊猫的痕迹 , 人们出于热爱熊猫之心 , 努力论证 , 前前后后居然从古籍中找到二十多种被认为是大熊猫的动物 , 其中有的过于离谱 , 不被大部分学者理会 , 而常见的说法就有貔、貔貅、貘、貊兽、獏、白豹、驺虞、罴、白罴、白熊、猛豹、猛氏、执夷、皮裘、食铁兽、角端等 。
一些学者认为 , 先秦典籍《尚书》中就有大熊猫 , 其依据其实只是《尚书·牧誓》中“如虎如貔 , 如熊如罴”一句 , 有人说“貔”就是熊猫 , 也有人说“罴”才是熊猫 , 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 古人注疏也从未有相关的解释 。
【|文娱面面观|150多年就有海外粉,古人眼中的“冰墩墩”】侯印国说 , 和今天大熊猫可能有直接关联的记载中 , 最早的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 其中说“貘 , 似熊而黄黑色 , 出蜀中” , 这个貘的产地和形象都和今天的熊猫相似 , 虽然没有说是白黑色 , 但黄黑色也比较接近 。 再看看《尔雅》关于“貘”的解释 , 只有“貘 , 白豹”三个字 , 但东晋郭璞的注释说:“似熊 , 小头 , 庳(bì)脚 , 黑白驳 , 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 骨节强直 , 中实少髓 , 皮辟湿 。 ”这里“似熊”、“黑白驳”、“竹”几个关键词 , 让人眼前一亮 , 似乎可以确定他们说的貘十有八九就是今天的大熊猫 。
关于其能“食铁”的记载 , 这也是较早的出处 。 郭璞认为貘字声转为猛 , 貘与猛就是同一种动物 , 《山海经·西山经》中有一句记载“兽多猛豹” , 郭璞的注释说“猛豹 , 似熊而小 , 毛浅而光泽 , 能食蛇食铜铁 , 产于蜀中” , 和前面对“貘”的注释非常接近 。 貘也写成貊或狛 ,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哀牢夷出貊兽” , 唐代李善引《八郡志》:“貊大如驴 , 似熊 , 多力 , 食铁 , 所触无不拉 。 ”
侯印国也指出 , 古代的貘字实际上包括了三种不同的动物 , 这也是现在很多学者对“貘”是否是熊猫感到犹豫的地方 。 一种貘就是白色的豹子 。 第二种貘 , 例如唐代白居易《貘屏赞》中说:“貘者 , 象鼻、犀目、牛尾、虎足 , 生南方山谷中” 。 第三种貘就是大熊猫 。 “但是古人往往会将两种貘误会为同一种动物 , 不同的传说又会糅杂在一起 , 形成复杂的文本 。 目前还没有发现类似今天大熊猫的图像 。 ”
|文娱面面观|150多年就有海外粉,古人眼中的“冰墩墩”
本文图片

1911年《世界月报》上相关报道
“食铁”的大熊猫曾是蚩尤坐骑?
“关于貘的记录中 , 往往有食铜铁、食铁的记载 , 在古人看来 , 这是这个动物最为神奇之处 , 所以历代记载中格外强调这一特色 。 ”侯印国提到 , 唐代白居易认为貘只吃铜铁 , 不食他物 。 有点好笑的是 , 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 。 其上浮屠所居 , 往往有悬釜而炊者 , 惧铁器所为食 。 当时传说峨眉山上寺庙的僧人 , 为了防止铁锅被吃掉 , 做完饭就要把锅悬挂起来 。 古人有时也直接将之称为“食铁兽” 。
侯印国对采访人员说 , “大熊猫当然并不能真正食铁 , 可能是曾有熊猫舔舐铁器被古人观察到 , 然后被误以为其能够食铁 , 进而甚至传出了其粪便也能消化金铁 , 乃至粪便可以制成切玉刀的奇闻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解说了貘的药用价值 , 其中认为貘尿能够治吞铜铁入腹中 , 用水和貘尿一起喝下去 , 就能将吞进肚子里的金属化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