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古代读书人的圣地!中国藏书楼Top 8,你去过几座?
南北宋之交,战祸频仍。
李清照具有自传性质的名篇《金石录后序》正是作于这个时候。
这篇为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合著的《金石录》所作的序言情真意切,记录了青年时代夫妻二人收集金石古物的乐趣,也记录了战乱年代她流亡过程中始终随身携带文物古籍的艰辛。
文章插图
《金石录·李清照与赵明诚金石之缘》沈道鸿
所藏多次为邻人所盗,为官兵所取的经历让李清照不禁泪流感叹,“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她也忆及前人,梁元帝一生爱书著书藏书,却在国破家亡时用一把火焚毁了数十万册书;唐传奇中记载隋炀帝死后显灵,将生前珍爱的图书复归己有。
李清照追问,“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难道人性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
我们今天的主角,正是一群与梁元帝、隋炀帝一般嗜书爱书,专注于读书藏书的文人藏宝之地——藏书楼。
文章插图
图源/天一阁博物院 朱葛军/摄
藏书楼对于人文环境的塑造是深刻的,是学术的孕育地,也是学问家的摇篮,更是读书人心向往之的圣地。
我国藏书楼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藏书楼的历史变迁、典籍的兴废聚散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记录了中华文化发祥、发展的历程。
藏书楼由官方藏书、私人藏书、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四个系统组成,造纸术、印刷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汉魏、宋元、明清带来了一次次藏书活动的高潮。
今日现存的藏书楼多见于明清两代,为了更好地传承了解藏书文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藏书楼吧。
天一阁·宁波
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是我国乃至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名列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由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修建,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底蕴深厚。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对天一阁影响至深。这句话摘自汉代学者郑玄注解《易经》,天一阁不仅得名于此,建筑设计排布也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建阁之初,范钦就在阁前凿池,以作蓄水防火之用,此为天一生“水”。
藏书楼的楼体构造为二层一排六开间,上层为宽阔统间,不设隔墙,合“天一”之名;下层分为六间,前后有长廊贯通,合“地六”之数,正符合“天一地六”的解释。
文章插图
图源/天一阁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书楼前后环绕水池堆叠假山,修筑成福禄寿喜等字样,并利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的生动形态。假山的最高处筑四方亭,环植竹木,使之具有了江南园林的风貌,这些景致基本遗存至今。
不过天一阁声名远播,还是由于藏书本身。范钦所藏之书传承几代后,依旧完整如初,这得益于范氏家族内部,建立了严苛的藏书管理制度。
藏书管理的缘起是创始人范钦的遗训“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而后又经子孙后代逐渐完善,愈加严苛。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天一阁目前藏品包括古籍、字画、碑贴、各种出土和传世的陶瓷器、铜器、玉器和地方工艺精品,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与浙东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藏品中最珍贵的是一些孤本、抄本、金石碑刻和明代文献。
- 古籍|辽图珍藏古籍记录中国古代冰上活动场景
- 国画&秦岭云、史正学、曾宪荣、周涌泉、刘培国画作品
- 黄药师&黄药师的秘密终于被人说出!原来他的死因,跟杨过有关!
- 猧儿&元稹晚年回忆初恋,写下一首经典的七绝《春晓》,道尽了相思之苦
- 灵蛇拳&盘点金庸小说里只短暂施展了一次的神奇武功
- 小学教材&小学教材现“少儿不宜”内容,家长担心:孩子不应该学
- 金庸&他是诸葛亮的传人,被金庸写进武侠小说,成为读者熟知的旷世大侠
- 林宇&宠文她女扮男装代替兄长出征,一次指婚,情敌竟变成了爱人!
- 邵云&他放弃上亿身家皈依佛门,父母妻儿苦苦相劝,刘景崇:我已经放下
- 苏氏&宠文“爱卿,上朝怎么还抱着女儿”摄政王咬牙低吼丢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