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园林启蒙教育课”」
我们还是回到《吞山怀谷》这本书本身 。 综观本书 , 深入浅出 , 谈古论今 , “我们的思绪跟随着一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是一次非常生动、精彩的园林启蒙教育课”(孟兆祯语) , 从知识的传播这一角度来看 , 这实在是一部容易一窥造园门径的通识性著作 。
本书线索极清晰易懂 , 几乎是按照普通读者学习新知识的节奏来处理全书的结构的 。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 上篇自有明确记载的西周“灵囿”“灵台”“灵沼”开始讲起 , 经秦汉“一池三山”至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 经隋唐宫苑变迁 , 别业山居至宋山水宫苑 , 直至明清皇家园林和苏浙宅园即文人山水园为止 , 系统梳理了中国园林史 , 此书之上篇 , 可说是一部极简中国古代园林史 。 从内容来说 , 叙述的节奏虽然明快 , 但重点突出 , 绝不缺少细节 , 这也是本书与其他通识类图书差异比较大的一点 。
本书对每一个时代的园林史叙述均围绕该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园林或一个观念来展开 。 如秦汉宫苑部分 , 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资料来向读者证明自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一池三山”原型之由来 , 唯恐读者在此处有犹疑之处 , 事实上 , “一池三山”确乎是几乎所有的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的标配 , 其象征意味对后世的园林审美观念的影响超过了两千年 , 至今犹有余韵;而北宋山水宫苑则几乎全部围绕《艮岳记》铺陈 , 将徽宗朝华美且图像感极强的文字穿插在对园林的想象之中 , “穿石出罅 , 冈连阜属 , 东西相望 , 前后相续 , 左山而右水 , 沿溪而傍陇 , 连绵而弥漫 , 吞山怀谷……”文字下的山水之境宛如眼前之景 。
“吞山怀谷” , 《道德经》有云“谷得一以盈” , 《说文》有云“泉出通川为谷” , 谷即两山间流水之道也 , 因此 , 谷其意即水 , 艮岳之气象“吞山怀谷”真可谓气魄雄浑 , 山与水在此融为一体 , 读者如入画中 , 可据此体会到中国皇家叠山最高峰之形貌 。
本书下篇重点是中国山水园林的艺术 , 虽是技术层面的内容 , 却绝不泛泛 , 相反内容极为充实 。 除对园林的布局原则和布局手法有详细的解释以外 , 叠山、理水、植物均有涉猎 , 尤以掇山叠石一章知识最为丰富 。 汪先生用了整整50页11个章节 , 从高广大山、小山、掇山小品、峰峦山谷、洞府直至理石方式、点石手法、堆石形体甚至选石之道 , 俱一一详细分解 , 据笔者所见 , 当今大众图书市场上 , 于叠石这一学问 , 罕有讲得如此深入浅出、清晰明快者 。
回溯历史 ,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曾经存在过的生活模式 , 在这一模式中 , 我们能够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人们在这样的模式里 , 适当地对大地景观施加影响 , 精神向度上倾向于尊重自然规律 , 中国山水园林正是中国古人生活中对自然所做的最好的一种妥协 。 在中国古人的“生活境域”里 , 山水、自然、园林 , 是共为一体的 , 长期以来 , 人们无论是行动上 , 还是观念上 , 都以身处山水园林世界为生活最佳的选择 。 因此 , 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 , 园林必将成为弥合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纽带 。 重拾古典山水园林的世界 , 对我们意义深远 。
本文图片
《吞山怀谷:中国山水园林艺术》
汪菊渊 著
北京出版社
(题图为无锡蠡园春景 , 蠡园管理处提供)
- 卫献公$因为一顿饭引发的“血案”,对于此事,古代人比现代人记仇多了!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情人节特辑:职场女性怎样修炼“独立能力”?平衡事业与家庭!
- 皇室&埃及皇室有个习俗,让现代人难以接受,他们却引以为傲持续了千年
- 写作|原创性写作所遵循的现代语言学原理
- 阴晴|名家论艺|了庐:从“阴晴众壑殊”看山水画的现代性
- |文明起源?论龙山文化古城的社会性质
- 于长江|名家论艺|了庐:从“阴晴众壑殊”看山水画的现代性
- 刘春霖@清朝最后一位状元考卷曝光,这字体让现代人膜拜,远胜许多书法家
- 春日忆李白@李益这首写重逢的诗,情深语悲,展现了社会动乱中的人生聚散
- 国之重器|偏僻小山村惊现代表王权的国之重器——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