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月&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一个是天地母亲,一个是规律,都是人生大智慧( 二 )
文章插图
作为规律性的“道”,它既是循环变化的,又是对立转化的“道”除了作为万物之母,通过创生万物而内化于万物时,又表现出有迹可循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是《道德经》阐述最多的“道”,它就是法则、规则和规律。老子在第四十章揭示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反者道之动”。河上曰: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也。“反动”即是反向运动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寒来暑往,日出星隐,月是秦时月,千载照人寰,循环而已;仍是秦时月,人非当时人,变化而已。
文章插图
道的运行规律之一是循环往复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轨迹都是返本复初的回归。他在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张岱年曰:宇宙是动的,无动则无世界。其规律(常)便是反复。反复即事物演变到极点,必转向其反面,如是不已。事物由“无”而生,渐盈以至于极盛,盛极则衰,而至于消亡;终则有始,进入到新一轮的反复。“反”是由成长至消亡;“复”是终而又始。反是否定,复是否定之否定。一反一复,即事物变化之规律。老子在25章描述了道的运行轨迹: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即是道,逝,行也。远,极点也。反,返回,反向者双意皆有。就是说道创生万物后,万物周行无所不穷其极,最后无所进,于是向相反方向运行,回复到原点。
【 秦时月&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一个是天地母亲,一个是规律,都是人生大智慧】
文章插图
道的运行规律之二是对立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统一观是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论,它不是老子的“原创”,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利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发现了“道”并解释得如此通透明了。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对立转化的状态下呈现出来的,比如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除了“道”是独立的、唯一的、无所依赖的,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有其对立面而存在的,“相反相成”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力量。这种相反相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互根互化的,比如本章的“有无相生”等,比如58章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任何相反的事物都是“两者同出而异名”,只是人们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而已。人们的分别心决定了好恶取舍,因此习惯于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比如名利、荣誉、财富,美善等等表象的东西,看不到有无相生,得失相伴,善恶同出,福祸相倚的内在规律性,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才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种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终。
文章插图
对立双方互根互化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当它发展到某种极限时,会改变其原有状态,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老子在36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简单理解就是:天下之物,势极则反。就如日之将昃,必将盛;月之将缺,必将盈。欲张之先合之,欲弱之先强之,欲废之先固之,欲取之先与之。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人却不知,知而不行,故老子叹曰:知我者希,则我贵矣!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章),强调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 杉泽&90后画师把山海经异兽画活了,成功吸引1000多万粉
- 宝玉&原来花袭人是带着特殊使命来到贾府,宝玉身边的,我们都小瞧她了
- 贾惜春&红楼梦:刘姥姥为什么只夸赞了惜春和黛玉?
- 西牛贺洲&《西游记》天竺国王也不敬佛, 可见佛教在西牛贺洲的影响力之低
- 沃兴华&沈尹默书法名震天下,不如白蕉,二人书法对比分析像极了当今书坛
- 屈原&行书 卜居 (屈原)
- 包世臣&吴让之的篆书取法,从碑学到帖学,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
- 书法家协会&猛志仁心书忘情——王猛仁书法艺术一窥
- 结体&临帖时应注意的问题,掌握这些关键,学书法可以事半功倍
- 冬奥会&拍案叫绝!15个汉字“冬”精彩展现冬奥会15个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