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在《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里边,张艺谋在还是工人的时候曾在笔记本上记到:
所以我大概很早就有了这个创作心态,失败是常事,完美不可或缺。老师失败,也就不怕失败了”—薄脸皮干事容易趴下,厚是练出来的,知道不易,知道努力,干砸了,只能说“看下一个,下一个也许好点儿”。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心态呢?张艺谋学画画,来源于在工厂当宣传员的那段时间,每当组织大型的展览,他都有机会与印染厂的美术专业人士交流,他在那个时候学习了国画、水彩、油画、素描,他在那个时候对这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
你看后来的电影中摄影构图、用光,都来自于他在工厂学习的完全不知道未来是否用得上的学习有关,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之水,勤奋磨练,基础变得也更为扎实。
下面我们来看下电影《影》中的美感,简单的黑白泼墨画,显现出不一样的美。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还有剩下的一两张,一起看看吧,很不错。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当初看电影,或许是自己年少,真的没太欣赏到这个美,当时只是觉得漂亮,那点漂亮自己反而没说上来。张艺谋模仿国画意境的摄影,为他的影视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美,这次冬奥会开幕式中的24节气,也有不一样的美的展现,下边我来放一张图吧。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美的东西大家都懂,但是能美到这样份上的,能得到大家喜爱的,与他的艺术素养是分不开的。
他在书中说,他在今天的电影镜头里,也常会用到国画的意境,比如在关键时刻,镜头不给演员,给空镜头,
让观众有深远、空灵、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
设计里面有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留白,这个空镜头与留白有一样的作用。
《张艺谋的作业》里边有很多有趣的摄影作品,全是他在当时利用不多的设备与条件,拍摄出来了很多的摄影作品,非常有趣,这本书看完,你会对他有一层深层次的了解。
下边的这个作品是张艺谋在1977年的时候拍的,看起来很不错,作品名称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虽然摄影作品是黑白的,意境悠远,看起来很不错。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人有时候抱着最后一次希望不管不顾,甩出乱拳,也能柳暗花明。张艺谋就是这样,经历了毛遂自荐,最后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张艺谋在参加了一次摄影展览之后,让他震动之余,也让他感到无比沮丧,
他说完了,这辈子才风火轮也追不上人家了,我算是没出息了。
国画&《张艺谋的作业》—从一个工人走上导演之路,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在今天无比骄傲的大导演,在当时面对冲击也是沮丧的自卑的。他从观察别人到反思自己在形式上色调上都让人有强烈的印象。张艺谋说:
我就是想跟别人做得不一样。
《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大导演敢于突破,敢为人先才有了与众不同的成就,而我们呢,就想跟别人一样,似乎不一样,我们就会受到打击就不安全,我们总是站在人最多的那一堆里面,
真相并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文化创意工作一定是有突破和创新才能吸引到人。
张艺谋骨子里面是想憋着跟别人不一样的人,人无我有人有我异,想让东西一出来就能吓人一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做独特的那个人,要特立独行,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