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双一流双减皆西式学术范式内折腾,中国教育真需是创建新学术范式( 二 )


这就是孟子”性善“的要义所在 。 “性”是人心之性 , 而也是思考之性 , 性善 , 其实就是思考是善 , 人心是善 。 心就是思考的器官 , 就是思考本身 。 即孟子说的“心之官则思” 。
宋明理学将这一原理概括为“心即理”、“性即理” , 王阳明也进一步发挥成“知行合一” , “知”就是理 , 就是善 , 行则是思考 , 在做事中思考、判断和选择 。
【大学|双一流双减皆西式学术范式内折腾,中国教育真需是创建新学术范式】在文明伊始 , 中国的古人就认识到人的本质在思考 , 并将思考独立出来 , 形成独立的概念 , 就是义理、心性 , 并以此为基石构筑社会和文明 。 人就是独立的义理主体、心性主体 , 就是独立的思考主体 。
这样 , 义利之辨的实质就是 , 是否会真正的思考 , 义会思考 , 而利则不会思考 。 不会思考 , 就是思维教条化、意识形态化、僵化 , 迷信外物 , 而意识不到独立的心性的存在 。
知识是人类思考的总结、沉淀 , 人类的思考有两类 , 一种是对目的本身的思考 , 即目的的正确性、善恶性 , 第二种则是实现目的的思考 , 即工具性的思考 。 就其重要性而言 , 目的性的思考远远重于工具性的思考 。 目的性思考是义 , 工具性思考是利 。
或者也可以更简单地说 , 人类的知识和思考有两类 , 一类是如何制造工具 , 制造更发达的工具 , 这是利的范畴 。 另一类则是如何在人类中正确而善良地使用这些工具 , 这是义的范畴 。 义的范畴远远高于利的范畴 。
这就是孟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 孔子“君子忧道不忧食”的要义所在 。
禽兽尽管在器官性的工具上领先于人类 , 但是它们完全缺失目的性的思考 , 其动机从根本上是受本能驱动的 , 而本能不是源于思考 , 而是一套生而有之的固化程序 。 所以对于禽兽是不存在正确错误、善恶概念的 。
蛮夷 , 之所以被称为人类中的禽兽 , 根源在于 , 尽管蛮夷也会思考 , 但是其思考是有缺陷的 , 没有认识到思考本身的独立存在 , 也没有认识到思考之本善属性 。 蛮夷也有目的性思考 , 但是这种目的性思考则是僵化的 , 教条化的、物化的 。 一旦目的僵化、教条化 , 目的性的思考就消失了 , 象禽兽一样 , 而剩下工具性的思考 。
因此 , 蛮夷只有工具性思考 , 而缺失目的性思考 , 或者说工具性思考发达 , 而目的性思考落后 。 就现代西方而言 , 其思考集中在如何让其经济和科技发达 , 而缺乏如何正确使用经济和科技的思考 。 只有如何制造工具的知识 , 而无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的知识 。
这就是有利而无义 。 利是如何制造工具 , 义则是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
中国的思维的维度 , 义利之辨外 , 还有心物之辨、道器之辨、文道之辨、体用之辨 , 其实本质相同 , 只是侧面不同 。 义利之辨侧重强调善恶选择、心物之辨侧重强调思考的独立、道器之辨侧重强调义理的抽象和灵活、体用之辨侧重强调义理和人心的主体性 。
蛮夷、西方有利而无义、有物而无心、有器而无道、有用而无体、有文而无道 。
中国则有利且有义、有物且有心、有器且有道、有文且有道、有用且有体 。
中国文化是二维的 , 义利兼备 , 但西方文化则是一维的有利无义 。 因此 , 当说义时 , 是含着利的 , 但是当说利时则只有利 。
因此 , 中国文化是可以容纳西方文化 , 西方文化可以装入中国文化的框架 , 而西方文化则无法容纳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无法装入西方文化的框架 。 因此 ,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必然采取彻底否定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