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文章图片

无论剧本设定现实、奇幻 , 甚至荒诞 , “明侦”系列一直在将时下热议的社会话题 , 编织进故事剧情 ,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 让观众在幽默愉悦的体验里吸收观点 , 完成正向价值层面的引领 。
作者 | 魏侨
编辑 | 太子
“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当“明侦版《难忘今宵》”的BGM响起 , 《大侦探》第一案悄然而至 。 蓦然回首 , 明侦IP行至第七个年头 , 作为灵魂人物的撒贝宁不再参加新一季节目 , 无疑是最大的遗憾 。
漫天飞雪掩映着神秘古朴的城堡高塔 , 宛如置身于霍格沃茨芒果分校 , 众嘉宾乘着花车 , 扮演着迪士尼的童话人物 , 一身梦幻装扮闪亮登场 , 上演着诸如“莞莞类卿”“宝鹃我的嗓子”的《甄嬛传》剧情 。
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文章图片

《大侦探》截图
段子与脑洞齐飞 , 节目现场欢乐依旧 。 热搜榜上有“比谁都脏”大张伟 , 也有“颜值地下室”张若昀 , 还有“美羊羊”戚薇 。 但当“比我们更想撒贝宁的是何炅”攀上热搜时 , 一路追随节目而来的老粉们难免伤感 。
一次又一次打破“综N代”后继乏力的魔咒之后 , 如今《明侦》这棵综艺长青树正面临着开播以来的最大改变——
节目名字更换、新团队接手、老嘉宾离开、新增普法板块 , 就连独家冠名商也从第2-6季的OPPO换回了第1季的京东 , 能否成功跨越“七年之痒” , 对《大侦探》而言 , 还前途未卜 。
“后撒贝宁”时代
从墙上挂画里的“哒哒” , 到废弃的玩偶“撒七” , 甚至是“撒撒”的谐音梗 , 节目中散落着关于撒贝宁的符号与回忆 。 《大侦探》第七季 , 撒贝宁确实没来 , 但却无处不在 。
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文章图片

《大侦探》截图
何炅成为了名侦探俱乐部的“代理会长” , 暂代其职 。 节目组以这样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一线希望 , 热切期盼着撒贝宁的回归 , 同时也留下一个回忆的引子 。 每当说到“代理”两个字 , 都是一次对原会长的呼唤 。
“这是我们撒撒会干的事”“这是我们撒撒的习惯”是何炅搜证时总挂在嘴边的 。 “双北CP”让人唏嘘 , 节目中每一次符号、元素的Call Back , 都会掀起一阵热烈的弹幕怀旧 。
丰富的“老梗”和对其了如指掌的忠实观众 , 来自“明侦”系列经年的积累 。 如果一个节目播到第七年长盛不衰 , 它的内容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素材库 , “明侦”系列常常被观众称之为“连续剧” 。
比如戚薇反复上演的“拉胯Rap” , 很难让人不联想到白敬亭的“白Rap”;同样是童话故事 , 魏晨从第三季《暗黑童话》中的芒果国国王变成了王子 , 魏大勋没能现身再扮演白雪公主 , 却也在表情包里悄悄刷了存在 。
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文章图片

《大侦探》截图
如果对“明侦宇宙”足够熟悉的观众 , 还会知道大张伟房间里“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的录音线索 , 是与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第五季的“梦幻联动” 。
怀旧与联动引发的共情勾起观众对节目的兴趣 , 而这份情怀往往也代表着观众对节目的“套路”了如指掌 。
当观众思念“撒撒”的时候 , 是在思念什么?
作为综艺节目 , “明侦”系列提供了一个狂欢场域 , 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公众视野里严肃、专业的法治节目主持人卸下包袱 , 成为一个风趣幽默的普通人 。 他在节目中扮演各种角色 , 一次次犯错、调侃 , 变成“明灯”和“狗头侦探 。 在不断造梗、戏仿、自我解构中 , 形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