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2022年元宵节前夕 , 海峡两岸 , “云上牵挂”正当时 。 好一个灯红 , 好一个声柔 。
看灯——台北灯节、南投灯会闪现上海“小老虎城堡”和浙江组灯 , 厦门两岸灯会牵连远方的心 , 南京与新北“云点灯”打开无尽的文化视野 。
听声——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大师陈柏华 , 和台湾中华花灯艺术学会前会长陈祖荣线上问候 , 两岸花灯大师共期相逢点灯之日;百岁“诗词女神”叶嘉莹 , 视频里向港澳台朋友送出新春祝福;余光中挚友、台湾著名诗人方明朗诵《乡愁》 , 乡愁如舟在海上;在清华大学上学 的台湾学子苏雍竣 , 一封“家书”隔空相投抵万金 。
璀璨灯语合着温柔心声 , 这是两岸共写的一封翻不到头的“家书” , 也是在历史大潮里涌动的朴实情感 。
时间如流水 , 关山阻隔已不在话下 , 而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便捷自然更为两岸的思念者所重 。 从“从前车马很慢 , 书信很远……”到“ 瞬间聚首”;从一张邮票、一条短信 , 到一则视频 , 变的是身躯和心灵抵达的方式 , 不变的是渴望和祝福 。
“涓涓清露 , 一枝灯影里” , 古老的元夕“灯事” , 倾述了多少游子的心事 , 呼应了多少烟火街巷深处的血脉诉求 。
君不见 , 两岸共赏一灯之荣光 , 多少次同步 , 多少次同频 , 都归于“同根同源” 。
君不见 , 你我互致一礼之温馨 , 多少次回眸 , 多少次回味 , 尽在那“一脉相承” 。
生民流徙不休 , 光影重叠不休 , 只为这万家灯火时 。 所有的“屏上相见”“云上花开” , 机缘都始于唐诗宋词所滋养的深厚人文传统 。 此刻 , 应有一声“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 应有一声“漂洋过海来看你” , 更应有一声“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人心思亲朋 , 人心念乡音 。 这是我们的渴望与祝福不会在空中消散的先决条件 , 也是我们的信念和信心越发坚定的根本原因 。
这些年 , 两岸文化交流越发密切 , 疫情也阻隔不了我们的真诚联络 。 此刻 , 苏雍竣正担任着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 而陈柏华亲手绘就的一组组灯彩安装效果图也落地新北 。 点亮的花灯照耀每一个中国面孔 , 写下的汉字传递着每一份故园梦想 。 “两岸一家亲” , 其内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 越发深沉、宽阔 。
“灯火钱塘三五夜 , 明月如霜 , 照见人如画” , 那一年 , 上元夜 , 苏轼诗酒对人间 , 念钱塘 , 念明月 。 这一念 , 家国安然;这一念 , 父老安然 。
民间的呼唤和拥抱 , 人心的交融与呵护 , 始终是穿越历史穿越风云的铿锵力量之源 。 两岸交流合作势头无可阻挡 ,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心 意无可折损 。 越交融 , 越相信 , 越盼望 。 我们分明感受到汩汩的文化河流滋润心田 , 我们分明看懂了冰河解冻山川秀丽的时间密码 。
【乡愁|快快评|乡愁如舟在海上,道一声“不见不散”】在线上 , 在线下 , 月圆今宵 。 只因你我约定:情到深处 , 不见不散 。
- 武大郎@她是在水浒传当中收到批评最多的人,但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
- 元宵节&新华时评|元宵说“元”,元气满满信心满怀
- 史湘云!《红楼梦》贾母早对袭人做出评价:德行浅薄的贱骨头,难承载富贵
- 传统|新华时评|元宵说“元”,元气满满信心满怀
- 戴宗@水浒传中,李逵为何会那么残暴?你看时迁的这句评价,说到根上了
- 传承|【地评线】秦平:在习俗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 将才&抓住人才的鱼钩:会激励、善批评,把庸才变将才
- 虎年!飞天网评:让元宵节“+”出一个“别样”的“家”
- 万家灯火|新华时评:两岸亲情割不断 骨肉团圆终有时
- 云曦$强推三本不可不看的高评分小说,文笔流畅剧情好看,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