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此前 , BBC制作的科幻剧《神秘博士》请阮菲菲设计一组海报 , 在欧美走红 。 在这组海报中 , 她以剧中的时间机器为主角 , 让它穿梭在中国的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 , 中国风和英伦元素巧妙结合 。
近年来 , 从故宫文创到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走红全网 , 在中国青年一代中间掀起前所未有的“国潮热” 。 陈少峰调研发现 , 在潮玩设计者中 , 85%以上来自国外或者拥有留学背景 , 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设计人才无疑将展现出更强的文化IP制作能力 , 用全球化的视野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形象 。 “他们更能放飞中国文化的想象力 。 ”
另一项报告显示 , 在关注“国潮”群体的年龄分布上 , 90后占据占49% , 其次是00后 , 占比26% 。 出生于1995-2009年之间的“Z世代” , 逐渐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军 , 这个总人数约2.6亿人的Z世代人群 , 成长于信息世代 , 受到全方面多角度的文化熏陶 , 他们是中国潮牌、国产动漫和大国科技的追逐者、消费者和创造者 。
在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邹新娴看来 , 青年一代已成为展示、讲述中国文化的新鲜力量 , 让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成功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 。
对话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他们在文化上更自信、更能平视世界
南方日报:在这次冬奥会中 , 您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张颐武:在北京冬奥会的各个领域 , 我们能看到“Z世代”力量的凸显 , 比如设计团队、运动员、志愿者很多都是“95后”甚至“00后” , 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Z世代” , 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社会 , 进入各行各业扮演重要角色 。
可以说 , 一批20多岁的中国年轻人登上舞台中心 , 在中国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 正因如此 , 我们能够听得到 , 年轻一代的声音越来越强;我们能更强烈地感受到 , 年轻一代敢闯敢拼的精神 , 和他们身上的自信与活力 。
南方日报:您认为 , 是什么样的因素造就了他们的这种自信?
张颐武:首先 , 他们生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阶段 , 成长于民族向高点迈进的历史进程 。 中国国力强大、经济发展巨大成就对他们产生了深刻作用 , 他们没有历史重负 , 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强 , 拥有更强的文化自信 。
其次 , 中国向世界全方位的开放交流给他们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 他们的国际经验更丰富 , 视野更加开阔 , 他们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 , 实现梦想有更大的空间 , 能够更为平和自信地去平视西方文化、面对世界 。
同时 , 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 , 他们接触的信息、对全世界的认知程度很高 , 比如这次18岁运动员苏翊鸣中文、英语、日语都很好 , 从小就在国际赛场上摸爬滚打 , 他们拥有过去几代人都难以企及的受教育程度 , 他们更明白如何去向世界展示自己 , 讲好中国故事 。
南方日报:这一代青年人 , 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有什么特点?
张颐武:“国潮”热 , 就是新一代青年人鼓动起来的浪潮 。 现在很多品牌或流行文化里 , 包含了非常多的中国元素 。 为什么?就是因为年青一代的文化自信 , 他们对中国文化更有兴趣 , 更愿意学习、愿意体验、愿意参与 。 比如河南卫视走红的《唐宫夜宴》等“奇妙游”系列作品“出圈” , 背后就有很多年轻力量的灵感支持 。
这一代人对西方更了解 , 对世界更了解 , 对自己的文化也更了解 , 他们有更为强烈的愿望 , 把中国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 于是我们看到 , 他们总能自然而然地把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精神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创作里 。 他们更为迫切地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 , 也更为鲜明地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
- 北京冬奥会#为啥全世界都想要一只冰墩墩?这个“惊人变化”,藏不住了
- 中国网!民乐进会馆:给冬奥期间的外国朋友留下属于北京的独特记忆
- 鼓楼#张歆艺领衔《我不是潘金莲》献话剧舞台首秀
- 余秋雨$冬奥会开幕式书法题字,出自谁之手?
- 蒋建林|孝义:秧歌舞蹈齐上阵 奏响新春“幸福曲”
- 陇剧|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 舞者们@《五星出东方》最抢手
- 戏里戏外#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
- 豫剧团#舞钢市豫剧团一年送戏下乡300场,是当地乡亲们的“宝贝疙瘩”
- 传承|陇剧人戏里戏外话“传承”:一方舞台品悲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