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情电影,当代最low的题材?( 三 )


而改编成电影以后 , 受限于敏感题材问题 , 《十年一品温如言》不得不删去了原著中铺垫好的情感内核 , 后半部分直接生硬地迎来了一系列潦草的煽情 , 有如空中楼阁凭空出现 , 引发观众的愤怒不满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
虽然 , 「狗血」和「套路」往往令人不齿 。 但即便一部作品充斥了「狗血」 , 只要「情感内核」发力足够 , 一样能够达到「给眼睛吃冰激凌 , 给心灵坐沙发椅」的动人效果 。
比如电影《少年的你》 , 也同样是改编自网文IP 。 但它很巧妙地放大了「校园暴力」这个社会痛点 , 用它作为勾连男女主情感发展的核心 。 掐掉了网文冗杂的赘述和矫情的质感 , 精准地提炼出一部「情感浓度」扎实的作品 , 虽然达不到艺术片的高度 , 却也同样能够在商业层面上赢得多数观众的喝彩 。
而《十年一品温如言》这类影片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 , 它的冰激凌没有甜度 , 它的沙发椅没有着力点 。
真正令人觉得「狗血」的 , 不是那些司空见惯了的老梗 , 也不是IP太古早 。
而是情感内核的缺失 , 以及胡乱堆砌的塑料情节 。
狗血矫情 , 共谁的鸣?
继而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为什么总有人喊骂「狗血剧情」 , 却总有「狗血剧情」被推上银幕?
你可以义正言辞地骂:中国电影太缺好故事了!
但有时候 , 我们也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这个时代本身就难讲故事 。
毕竟 , 所有精妙的故事都要有时代的土壤来滋养 。 如果这本就是一个爱情匮乏的时代 , 那么 , 精神的盐碱地 , 又何以开出芬芳的文艺花?
如今「失恋」 , 不仅仅是电影的问题 , 更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
2021年11月 , 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 , 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 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 , 连续7年下降 , 创下了自2003年(811.4万对)以来近17年的新低 。 相比2013年的最高峰 , 2020年结婚人数下降了39.5% , 接近四成 。
电影|爱情电影,当代最low的题材?
文章图片

不断下滑的结婚人数 , 似乎早已揭开了这个时代婚恋观念转变的底色 , 而电影故事的呈现就像时代的一面镜子 。
当时代迷茫的时候 , 创作者同样迷茫 , 而投机者更是只能被迫投身于保守内容的廉价促销中 。
如今的婚恋问题鲜明地呈现了都市男女在心理和现实层面的双重矛盾——
一方面是心理预设层面 , 体现出的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既想要……又想要……」心理 。 即单身男女们既渴望具有惊心动魄的浓烈爱情 , 却又不敢冒着受伤的风险 , 大胆地付出爱 。 因此 , 他们「既想要美好爱情 , 又想要爱情不劳而获」 。
另一方面是现实反应层面 , 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既没有……也没有……」心理 。 即单身年轻人们十分渴望踏实稳定的物质生活 , 但又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实现理想状态下的财富自由 。 他们渴望遇到能够帮他们实现理想物质生活的伴侣 , 但现实往往比理想更骨感 。 因此 , 他们「既没有实现理想物质基础的能力 , 又没有遇见达到物质标准伴侣的机会」 。
这种心理和现实层面的双重矛盾 , 不仅阻挠了当代婚姻的推进 , 同样也导致了当代「爱情故事内核」的割裂 。
你讲得太「梦幻」 , 别人骂你不食人间烟火 。
你讲得太「冲突」 , 别人骂你狗血矫情 。
关于爱情的真、善、美 , 似乎不知从何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