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很有理性的一首诗,王安石是宋朝宰相,主持了王安石变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他的名言。

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文章插图

王安石祖父王用之,曾任卫尉寺丞;父亲王益,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舅舅的女儿,表妹兼妻子,吴琼1040年嫁给王安石,当时王安石只有19岁;长子王雱与其父王安石、叔父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
苏轼形容王安石“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作为反对变法的一方,能够给王安石如此高的评价,足见王安石的人格伟岸。

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文章插图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黄庭坚更推崇王安石在自律方面的品质,认为他面对很多诱惑都能够经得住考验。
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
梁启超说王安石是一个完人,有些言过其实,体现了文人对他的一种推崇。梁启超急于找到改良策略,他的激进的想法,跟王安石有遥相呼应的地方。

【 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文章插图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旧史痛加诋毁,近来的史家,又有曲为辩护的,其实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错的。但行政有一要义,即所行之事,必须要达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须减至极少。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达,就不免徒滋纷扰了。王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
毛泽东认为王安石: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他认为王安石的策略是不合时宜的。其实也并不全对,因为王安石是基于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考察,而制定的策略,只是在施行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办法,虽然是很好的策略,但是没有意识到施行之后产生的后果,也没有及时调整过来,才造成了最后的失败。

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文章插图

蒋介石最佩服的政治家也是王安石,认为他能够根据我们中国政治的原理,拟具切中时弊的计划,举办新政,改革社会,建设经济,来救济当时宋朝的贫弱,可是他的缺点,就是没有健全的干部,也没有注意训练,不知道怎样来实行,所以结果完全失败。
虽然蒋介石很佩服王安石,但是他面对这么多弊端的时候,也是毫无办法。

苏轼&苏轼称他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为伟人,梁启超称其为完人
文章插图

这么多人关注的一个宰相,不仅是他的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中地位非常高,他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给了很多人启迪,他的超前观念让人膜拜,也让人感到惋惜。
从他理性的诗词中就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理性的实干家,对于未知的事情也很有魄力去改变,对于现存的弊端有很强的改变意志。自身是一个自律且有才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