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的大片是怎样炼成的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的大片是怎样炼成的
揭秘《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破圈”密码
本报采访人员涂铭、张漫子
春节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 , 不少观众大年初一就走进影院 , 在壮阔的战争场面中感悟澎湃的家国情怀 。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 , 这部影片以上映15天、35.12亿元的票房成绩单 , 接续了前传电影《长津湖》的观影热潮 , 不仅以诗性的宏大叙事为我国战争片带来新气象 , 更将数千万观众带入可歌可泣的历史现场 。
此前 , 《长津湖》在观众呼声中几番延期下映 , 最终创造了1.22亿人观影、57.72亿元票房的奇迹 , 摘得了2021年度全球票房的桂冠 , 成为我国影史票房冠军 。
登顶影史票房、领跑春节档的系列影片是怎样炼成的?它如何叙写历史 , 如何让亿万年轻人“破防” , 使正能量获得大流量?带着这些问题 , 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日前专访了该片出品方及主创 , 揭秘《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破圈”密码 。
让亿万年轻人“破防”的中国故事
1950年10月 , 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 。 从华东调来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 还未换上冬衣就紧急入朝 。 战士们的平均年龄仅在20岁上下 , 没有棉衣、帐篷、火炉、热食御寒保暖 , 白天充饥解渴的只有结了厚冰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 , 夜间只能与战友抱团取暖 。 有的战士鞋破了掉了 , 赤着的脚满是冰坨;有的战士耳朵冻住了 , 一碰就掉 , 但只要冲锋号一响 , 所有的人都会立马冲出去战斗 。
凭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永不言败的顽强精神 , 他们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 创造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传奇 。
《长津湖》系列电影真实还原了这场非对称作战 , 最终以弱胜强的血战记忆 。 “中国战士与外国战士如此激烈地正面交锋、近身肉搏 , 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第一次 。 ”该片导演之一陈凯歌说 。
每个镜头、每处细节 , 都还原了长津湖战役的真实惨烈 , 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 恢弘场面的细节呈现 , 令观众置身于炮火纷飞的战场 , 感受弹片擦身而过的窒息感和浴血奋战的激燃 。
真挚动人的兄弟情、叛逆少年成长为英雄的蜕变 , 为宏大题材的战争大片增添了微观层面的“贴近性” 。
“两部影片中 , 既有兄弟情 , 也有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 叙事上做到了前后呼应 。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说 , 哥哥伍千里和弟弟伍万里到达水门桥后 , 随时都面临着伤亡 。 水门桥下 , 哥哥对弟弟说 , “接下来你想怎么飞、怎么跑 , 你自己定” , 其实是对弟弟的嘱托 。 后面还有一句台词 , 他握着弟弟手说“手脚麻利点 , 手榴弹扔得越远越好” , 这样的对话传递出的兄弟情贯穿两部影片的始终 , 最后水门桥畔的嘱托 , 更像是一种告白 , 让不少观众动容 。
四川大学硕士生杨媛媛爱看那段“英雄成长记”:易洋千玺饰演伍万里这一新兵角色 , 从对枪支好奇 , 到对军人荣耀的珍视 , 从队伍撤离时的逞强 , 对朋友在眼前牺牲的恐惧 , 到战场上遇敌的沉稳冷静……
年轻观众不仅在他的身上照见了自己的童年 , 也对他在七连战士的呵护下一步步成长成熟的经历产生共情:71年前 , 一个个像伍万里一样的志愿军战士 , 就是这样成长起来 , 积极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 , 以钢铁般意志绘就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
三位导演“抢”一个冬天 , 只为“留得下的经典”
长津湖战役是一场迂回的炼狱之战 , 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 , 更是跌宕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