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与薄发
【步是由|厚积与薄发】
文章图片
图/图虫创意
厚积与薄发
文/刘道玉
发于2022.2.21总第1032期《中国新闻周刊》
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形式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其是固定不变的 , 源于神话、历史典故或是约定俗成的名言 。 成语厚积薄发所描述的 , 是做学问必经的过程 , 也是做学问精益求精的精神 。
厚积薄发一词 , 最早出自于宋代苏轼的杂文《稼说送张琥》 , 其中写道:“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 , 吾告子止于此矣 。 ”他写这篇杂文的背景 , 是目睹了士大夫中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 。 他结合自己做学问的体会 , 认为做学问千万不能自得自满 , 追求虚名 , 必须专心致志 , 做到博观而约取 , 使自己具有丰富知识的精粹 , 也方能著书立说 。
厚与薄是对应的 , 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 它们不仅包含着量的概念 , 而且重要的还体现在质的区别 。 可是 , 《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对厚积薄发的诠释并不准确 , 甚至存在概念上的错误 。 例如 , 它们诠释道:“厚积”是指大量地、多多地积蓄或充分地积蓄 , 这个解释当然是正确的 , 但对薄发的解释就经不起推敲了 。 它们解释说:薄发就是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 这里的“薄”与少和慢并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 , 从本质上说 , 这里的“薄”是指精 , 是质的观念 。
西晋诗人左思当是古代厚积薄发的学者之一 , 他并非天赋异禀 , 小时候甚至有些迟钝 , 学习成绩平平 。 成年后 , 他理想高远 , 立志如山 , 决心要创作《三都赋》 , 即描写魏、蜀、吴三国的都城 。 但是 , 消息传出后 , 一片质疑声 , 甚至对他冷嘲热讽 。 左思并没有动摇 , 而是走厚积薄发之路 , 他查阅三国史料 , 实地考察三国旧都 。 然后 , 他深居简出 , 无论走到哪里 , 把随时想到妙词佳句都记录下来 。 经过十年的奋发努力 , 他终于写出了12000多字的《三都赋》 , 平均每年写1200多字 , 每个月写100多字 。 这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 , 锋从磨砺出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三都赋》印行以后 , 好评如潮 , 名满天下 , 一时洛阳纸贵 。
华罗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 也是被列入美国芝加哥科技博物馆88位世界数学伟人之一 。 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 , 他的成功就是对厚积薄发最好的诠释 。 在总结做学问的经验时他说:读书必经过两个过程 , 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 这就是厚积;第二步是由厚到薄 , 这就是薄发或约取 。 意思是经过分析与归纳 , 以达到把握整体、抓住本质、牢记要点 , 运用科学规律 。 他还说过 , 知识在于积累 , 天才在于勤奋 。 这二者也是因果的关系 , 不勤奋怎么能够做到厚积 , 如果没有天才的灵感 , 又怎么能够实现“薄发”式的创造成果呢?
那么 , 怎么才能做到厚积与薄发呢?我们须知 , 任何书本知识 , 都是瑜瑕共存 , 精粗混杂 , 必须分清优劣 , 经过大脑进行一番加工 , 以去粗取精 , 去伪存真 , 越是厚积越要精取 。
真正的学者 , 不是要记住许多死的知识 , 而是要约取知识的精粹 , 即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方法 。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 , 连接厚积与薄发的中间阶段就是创造 , 而创造需要发挥大脑的反思、联想、归纳、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 , 这时获得的“薄发” , 已经不是简单重复原来厚积中的内容 , 而是以新的“思想产品”出现的 。
- 女扮男装@4本白切黑女主文,女主外表小白兔实则腹黑聪慧,一步步套路男主
- 荣国府#贾母吃顿饭奢侈到什么地步?厨房管家一席话,一针见血点出答案
- 卢俊义#林冲挺蛇矛马战,鲁智深抡禅杖步战,他们打不赢哪几位梁山好汉?
- 感谢词!张爱玲人性凉薄到何种地步?为报复母亲做的种种行径实在难以原谅
- 梁山!梁山十大步军头领的结局:五人被杀三人被擒,鲁智深武松与众不同
- 构图#绘制唐卡的六个步骤
- 萧玄#萧炎融合三家血脉,虫皇却想捷足先登?你面对的可是半步斗帝
- 眼头眼尾$从结构到上色让你进一步了解眼睛!从结构到上色让你进一步了解眼睛!
- 步辇图&「海外馆藏」米芾《李太师帖》,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 进步分子|“哦,这就是鲁迅!”:108岁的马识途回忆文坛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