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二 )


言下之意,这类“佳人才子”跟“满口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其实是一样的,充满矛盾的。用贾母的话来说是“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当然,贾母的话也有“封建”嫌疑,反对自由恋爱嘛!
这个我们还是要把时与事对应起来考虑;反正既然是标榜为那个时代的“佳人才子”,就要符合那个时代对“佳人才子”的要求,而不能“是其名而非其实”。如果在那个时代下,哪一部书爽爽快快写了“去他妈的佳人才子”,那倒成了叛逆之书,有了革新意义了,因为那就不是“矛盾”,而是“对抗”了。
躲在“佳人才子”框架下,做佳人才子不当为之事,那就无怪贾母批评了。
【 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放到现在,也一样是要批评的。比如顶着“优质偶像”的名头,做用“下半身思考”的事。
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文章插图

再看第二点,不符实际。
贾母说:
“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老太太指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世宦书香大家”肯定人口不少,即便“告老还家”,也不至于会到只有“一个小姐一个丫鬟”的地步。
她是以自身从小到老在史、贾两府所体验的情况来对位思考的,证明那故事是瞎编的,比如说像“三春”、黛玉这样的姐妹,有哪个不是“奶母丫鬟”好几个?便是邢岫烟这样临时借住算不上大家小姐的,贾府也给安排有小丫鬟呢。
当然,编书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复贾母,那是为了戏剧冲突的需要,是为了突出主线。但不管怎么解释,如果把故事对应到现实,这两不相符的问题就会使故事仅剩下无聊消遣之用。
放到现在,这类艺术作品前些年来其实也不少的,不过从今年火爆的一些剧集来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向贴合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觉醒年代》《乔家的儿女》《小敏家》《开端》等等,就是说,不再“提纯”,而是“还原”。
更真实,才能更动人。
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文章插图

再看第三点,编故事的动机不纯。
贾母说:
“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
她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既自相矛盾又不符实际的书编出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嫉妒”,二是因为“幻想”。
老太太尽管没有读过很多书,但确实很有见地。当然,以个人愚见,应该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渔利”。
编这些故事的人,可不就是为了让那些嫉妒人家富贵的、幻想能有偶遇佳人的人们能够为它买单?
这其实是古今一致的。
佳人&红楼梦:贾母的“掰谎记”,句句都是真话
文章插图

如今不也有太多人明知是“毒鸡汤”也喝个不休么?明知剧情狗血“有百虚而无一实”却仍花钱充会员追剧一洒“感同身受之泪”么?
贾母的结论是,“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我觉得值得参考。单是消遣取乐那也罢了,信以为真那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