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故事|千年纹华绘吉祥——鱼化龙升

吉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与内容的一部分 , 是我们民族亘古永恒的追求 , 蕴含着千古岁月的智慧与情感 。 而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媒介 。 明清瓷器中的吉祥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的祝愿与期盼 , 借其艺术造型和绘画纹饰给人以心理暗示 , 利用中国汉字独有的谐音或寓意功能 , 曲艺含蓄地表达祈福与多种诉求 , 形成了“有画必有意 , 有意必吉祥”的特点 。 正值2022年新岁之首 , 济南市博物馆特举办《古瓷有意吉祥止止——馆藏明清瓷器吉祥文化展》 , 邀您一起走进四海皆春、吉庆有余的瓷画世界 , 品味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
鱼化龙是中国传统寓意吉祥的纹饰图案 , 亦名“鱼龙互变” , 鱼化为龙 , 古喻金榜题名、平步青云 。 在诸多年画、瓷画、木雕、玉刻等中国传统技艺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 其中一种龙头鱼身的形象亦是“鱼龙互变”的形式之一 。 历史上不断演绎出对鱼类文化的尊崇 , 也是“鱼龙互变”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直观兑现 , 其历史渊源可以追到史前仰韶文化中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 。
|展览故事|千年纹华绘吉祥——鱼化龙升
本文图片

清同治粉彩鱼龙变化盆(三级文物 , 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大荒西经》中有:“风道北来 , 天乃大水泉 , 蛇乃化为鱼 。 ”这就是鱼变龙最早的记载 。 而龙的起源主要是从蛇形逐渐蜕变而来 。 《海外南经》云:“虫为蛇 , 蛇号为鱼 。 ”而民间风俗也早有鱼化龙的说法 。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喜得贵子 , 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 , 孔子为此将儿子取名为鲤 , 字伯鱼 。 《说苑》中也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 。 《封氏闻见记》卷二有“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的记载 , 李白《与韩荆州书》曰:“一登龙门 , 则声价十倍 。 ”《琵琶记?南浦嘱別》云:“孩儿出去在今日中 , 爹爹妈妈来相送 , 但愿得鱼化龙 , 青云直上 。 ”
民间一直认为 , 在黄河中逆流而上 , 到壶口瀑布时 , 凡能激流勇进、跃跳过龙门者就可以脱胎换骨、平步青云、从鱼化龙 。 “挟飞仙以遨游 , 抱明月而长终” 。 这实际上是给那些莘莘学子以鞭策和鼓励 , 驱使他们勤奋读书、奋发有为、精进有成 , 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 。 “鱼龙互变”的文化起源甚早 , 但真正被封建帝王重视并加以利用 , 应与推行科举考试、录用官吏制度密切相关 。 在瓷器画面上 , 鱼化龙图案出现的较晚 , 在清康熙年间才真正出现鱼化龙的图案 。 在此期间出现的这种官场文化主要是鼓励汉族读书人应试科举 , 为巩固满族清政权的统治地位服务 。 这里的“鱼”与“余”同音 , 而“龙”又与“隆”同音 , 因而“鱼化龙升”也可读解为“余化隆升” 。
|展览故事|千年纹华绘吉祥——鱼化龙升
本文图片

清康熙仿明青花龙鱼纹盘(三级文物 , 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展览故事|千年纹华绘吉祥——鱼化龙升】|展览故事|千年纹华绘吉祥——鱼化龙升
本文图片

清康熙青花鱼化龙纹板沿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意境悠远、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陶瓷画卷中 , 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与艺术欣赏的广阔空间 。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 , 希望您有机会亲临济南市博物馆 , 一起来目睹《古瓷有意吉祥止止——馆藏明清瓷器吉祥文化展》的别样风采 , 在千年纹华中喜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