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古代画家习惯将禽鸟称为“翎毛”,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有超过两千件以上,以翎毛为描绘对象的古画,形式多样。历代著名画家,如黄筌、崔白、崔悫、李安忠、马麟、吴炳等,均善画翎毛,并有形神兼备的杰作传世,为禽鸟百态留下了最佳的剪影。
01
五代 黄筌 苹婆山鸟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纨扇形的画面中,一只粉红鹦嘴跃上枝头,活泼轻盈的身形,衬托着熟透了的苹婆果,营造出无比圆满的意象。叶片的转折,描绘得极为细腻生动,以赭墨点染的枯蚀小洞,感觉尤其写实逼真。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本幅收在《艺苑藏真》册。右方籤题,注明作者是北宋初年的黄筌(约903-965),不过依据画风研判,作品时代应该更近于南宋的院体画。画面构图与北京故宫藏南宋林椿(1174 -1189)的方幅《果熟来禽》酷似,反映出宋代画院经常会出现“一稿多本”的现象。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02
宋 惠崇 秋浦双鸳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惠崇(约965-1017)是北宋画僧。擅长画精巧、富有诗情的小景画,尤其长于描写秋天的景色。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本幅选自《历朝画幅集册》,描绘一对小水鸭(原题误为鸳鸯)驻足在河岸边歇息。画家透过枯萎的荷叶与芦苇,点出初秋的时节,淡雅的设色,更为画面平添萧瑟宁静的气息。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小水鸭的羽毛以细笔点簇,将蓬松感表露无遗。而墨笔勾勒的芦苇,则和用没骨法表现的荷叶,互成劲拔与秀润的对比。虽然无法肯定是惠崇真迹,仍不失为一件耐人寻味的宋代小品杰作。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03
宋 徐崇嗣 枇杷绶带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本幅收在《艺苑藏真》册,画上无款印,题籤订作徐崇嗣(10世纪)。崇嗣为徐熙(9-10世纪)孙,金陵(南京)人。《图画见闻志》谓其擅作没骨花,直接以彩色晕染,取代墨线钩廓。
在纨扇形的画面上,一只头呈蓝黑色、身躯雪白的绶带,停歇于结满枇杷果实的枝梢,转头回望,与作抛物线下垂的尾羽,形成了绝妙的S形曲线。枇杷果、枝叶与鸟羽,采用勾勒填彩的画法,虽极工致写实,但与没骨法无关,据此研判,画者应另有其人。
04
宋 崔白 画枇杷孔雀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崔白(活动于11世纪)字子西,豪梁(今安徽凤阳)人,宋仁宗时(1022-1063)选入画院担任艺学。善画花鸟,承继徐熙、黄筌二家基础,笔法兼具工谨与粗放两种风格,富有自然的野趣,院藏作品以《双喜图》最具代表性。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

本幅无作者款印,《石渠宝笈三编》订为崔白。画绿孔雀一对,一只停歇在枇杷树干上,另一行走于花丛间。上方并有绶带、黄腹山雀陪衬,太湖石旁盛开着各色花卉。画面异常热闹,富有装饰性,与崔白《双喜图》的清淡疏秀互异。
吴炳$台北故宫历代禽鸟图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