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三 )



西关村1号墓壁画等艺术作品。

二、绘画技法

宋代绘画由于审美的变化、表现题材不断扩展和细化,使得绘画门类逐渐丰富,各科技法日臻成熟。

大雄宝殿宋代壁画运用了多种绘画技法,且功力深厚。此殿壁画选材多样,造型丰富,融人物、建筑、山水为一体。作者技法娴熟、高超,颇有功力,集工笔、界画、写意于一身,造就此艺术瑰宝。

(一)工笔重彩

壁画中的人物,作者采用工笔人物的技法,勾描、填色。

1.勾描

对于线描的表现,虽然存在"十八描",但在一般绘画创作中,作者会采用以一种或几种线描为主,辅助以一定变化的主线描,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就是这样。

壁画人物部分,主要使用铁线描,兼以略加变化的铁线描。勾描笔法的选择是与描绘的对象有关,壁画中佛教人物、达官贵人及其侍佣的衣服,作者主要采用了铁线描,又据衣料质地的不同,选用不同笔法,将铁线描加以变化。如对于男子或质地较硬的衣服,作者选用较硬筝法的铁线描,即在衣纹的转折处,使用方转笔,使衣服有挺括之感;对于人物的飘带和女子衣服等柔软质地的织物,选用柔笔,即在衣纹转折处使用圆笔。在描写穷苦百姓时,作者采用颤笔,表现出这一阶层大众粗糙、褶皱质感的衣物。华色比丘尼经变故事中,赴刑场一节,作者在描写刽子手的衣服时,采用了近似于钉头鼠尾描的这种带有顿笔且粗细变化较明显的线条,这种线条表现的衣服与那些使用基本无粗细变化的中锋运笔,墨色饱满的线条表现的衣服,质感是有区别的,前者衣料粗糙,后者衣料较细滑。这种手法体现出作者精深的线条表现技巧和深厚的勾线功力。

2.填色

大殿壁画满壁彩绘,使用中国传统的矿物颜料,采用分染、提染、平涂等技法。

壁画中使用了大量丰富的矿物颜料,有石青、石绿、白粉、朱砂、孔雀蓝、赭石、砷黄、金等,矿物颜料又因研磨颗粒的大小不等,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如石青、石绿,研磨颗粒由大到小又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头绿、二绿、三绿等。另外,颜料在使用过程中,又会相互调配使用,所以整个壁画鲜艳夺目。矿物颜料由于颗粒和胶的原因,不易分染,尤其是颗粒较大的深色颜料,故这部分颜料以平涂为主。为丰富画面,作者也会采用分染和提染相结合的技法,如说法图中佛的身光,即是用草绿色分染,用白色提染。又如说法图中为表现护法金刚的力量,将其身上的肌肉用分染法描绘。对于那些颜料色相较深,明度较暗,涂染后与勾勒墨线不易区分,或填涂颜色后所要表现的主题不突出者,作者在上色后,在墨线的旁边用白色复勾。例如说法图中的红色祥云,在墨线勾勒,朱砂填色后,又用白色在墨线以里复勾,这样既突出了祥云,又将不同画面自然分割。再如,第二铺说法图右上方的授记故事,在莲台左上方的两位深蓝衣人,因其衣服颜色深,不易辨识结构线,便在填色后在结构墨线内侧用白色线复勾,等等。多样的上色技巧,丰富雅致的绘色效果,说明作者在多年的绘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用色经验。

(二)写意山石

壁画中作为故事情节背景的山水、树石,虽戏份较少,但对其的处理技法,体现了作者广博和深厚的绘画功力。表现这些景物时,作者采用了写意山水的技法。山水画自唐始成独立画种,经五代至北宋已臻成熟,形成了在黄河流域有荆浩、关仝、李成,在长

江下游有董源、巨然,在四川有李昇、黄荃,分别描写南北各地景物,发展成独特风格。从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的山石体形、绘画技法可看出,作者秉承的是黄河流域山水的绘画风格,描绘北方峰峦重叠、雄浑厚重,大体量感的山水。山石轮廓用墨笔挺健的线条勾勒,内用墨色短笔干皴,阳面皴少,阴面皴笔多且墨色重,以此表现山之凹凸相背。山头皴笔最多,越往山脚皴笔越少,树皆长在山头(图6)。此外,壁画中佛说法时坐的须弥座和建筑,作者采用界画技法予以表现。须弥座和建筑气势雄伟,结构严谨,透视和比例处理得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