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停止之处,音乐响起了。”
这是白岩松在《白说》里写到的一句话,当时读不觉得有什么,但今天教授完李贺《李凭箜篌引》后,感触却很深。
音乐是能带给人抚慰的,每首歌的背后必定代表着一个不为人知故事。
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文章插图
二十七岁就过世的中唐诗人李贺,一首名诗《李凭箜篌引》把我们带入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音乐王国里。
这首乐曲,以奇异、浪漫的手法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
这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李贺长安落第后经人推荐,出任奉礼郎,官虽小,但对李贺来说已经入仕了。
奉礼郎的职责是在朝会、祭祀和巡陵活动中充任前导,招呼摆设祭品,引导大家进入位次并行跪拜之礼,这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学问。
三年间,李贺就在此职位上经历和目睹了很多事,因为工作原因,他接触鬼神过多,于是诗作中就不觉对死亡主题进行探讨,本来就仕途无望的天才诗人就更加消沉了,《李凭箜篌引》便作于此时。
而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文章插图
李贺的诗歌风格历来被称为“凄艳诡谲”。
这首《李凭箜篌引》如何体现这种风格?
意象诡异
诗人不用人间意象,而用仙界中的意象,如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老鱼、瘦蛟等都是特殊意象。
这样的写的用意不仅写出了音乐箜篌的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也写出了诗歌本身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这可以说是李贺“鬼气”的一个表现。
多种写作手法
移情入景,拟人手法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云为音乐的美妙而动容停留,写出音乐的传情动人。
用典恰当,侧面赞美乐情
运用典故湘把泪珠洒满斑竹,素女发愁,写出了箜篌声悲。
运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正面描写
昆山玉碎写音乐清脆悦耳,凤凰哀鸣写出音乐宛转幽怨,芙蓉泣露写出音乐悲恻动人,而香兰笑又写出了音乐活泼欢快。
侧面烘托
音乐此时忽然清冷下来,连长安城都为之沉寂,连紫皇也为之伤心。
夸张的想象
音乐高亢而起,冲上云霄,冲破了女娲炼石补过的天空,引来了漫天绵绵秋雨。
诗人想象入梦,上天入地,把技艺向女仙传授,结果引来老鱼和瘦蛟的兴奋不已。
神话烘托
月宫中传来箜篌之声,吴刚徘徊,玉兔忘情,写出了诗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诗中,诗人把自己对箜篌的抽象感觉和思想,尽量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全诗虽未直写诗人的感受,但总览全篇,我们依然感受到诗人的评价和感觉无不潜藏于中。
也许这就是我们“曲已终而意犹未尽”之感。
这种感觉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所有的情感是以“四弦一声如裂帛”告终。
这样更使人回味无穷,而曲终独特的美也由此显示无余。
文章插图
《琵琶行》一诗,写于元和十一年,是诗人白居易参加朝廷的政治斗争遇到迫害,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
- 花丝镶嵌|制作花丝镶嵌首饰的“90后”:以匠心传承技艺
- 游神#火“出圈”的塔骨 不“落幕”的游神
- 文物&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已出土编号文物过万 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
- 上海越剧院&在中国大戏院,细数上海越剧院的“锦瑟年华”
- 新华全媒$新华全媒+|从这组诗意海报中读懂“人勤春来早”
- 漫画!四川小伙靠一段“敦煌菩萨”的视频火到国外,外国人:比上帝还美
-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 新空间&上话首部驻场音乐剧诞生,六楼“黑匣子”变身五彩缤纷新空间
- 清溪诗社|清溪诗社|行走的书柜——入“家在黄岛”5周年留念
- 李商隐!林黛玉的最终结局,“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关键,薛宝钗故作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