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区的文化如何带动,美术馆的作用不容忽视。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就将美术馆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纳入到一定的视野中。临港当代美术馆“滴水集”项目就是一个通过美术馆创新特征带动当地氛围的公共文化艺术节,以艺术表演、艺术集市、艺术家工作室开放等方式形成公共文化生活交往平台,不但培育艺术生态,并且联动了临港高校互动和带动游客资源。“滴水集”除了当代艺术、时尚活动之外,还挖掘区域资源,把临港故事中的鸟哨制作和鱼具制作里的两项非遗带入美术馆,通过在“滴水集”的当代语境中传播,增加当代临港的历史文化维度。
随着近年来上海美术馆空间的迅速发展,美术馆与其周边社区之间产生了广泛的联系,扩大了其活动和影响的空间范围。艺术活动场域的非美术馆化,导致各种各样的新话题:美术馆运营系统更新,策展人和艺术家身份变更,艺术自身与环境的联系等等。但这些话题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艺术政策和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上海走出美术馆围墙的社区实践,上述几个案例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涉及这类话题的实践方面来源于前沿的学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力构建出来的全新的活动方法。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它涵盖了与当代艺术跨界的设计师、建筑师、社会学学者、表演艺术家,和美术馆系统中的当代批评理论研究者、策展人、公共文化政策研究者等。他们以实践行动而非书斋研学走出各自的道路,并试图回应当下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活动方法论。面对这样一些新鲜的美术馆现象,更需要学界介入,以形成各领域的知识交汇,最鲜活的讨论场景,以开启新一轮深入研讨。同时,在合作型社会背景下,仅依靠个人的知识面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它也将启发跨界人群分享各系统的经验知识,增进相互了解,从而推动在美术馆的艺术进社区和未来的“艺术社区”形态中更广泛的社会合作。
作者:王南溟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责任编辑:王彦
【 临港&文艺评论丨社区是否有活力,美术馆的作用不容忽视】*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宝玉&王夫人说贾敏金尊玉贵,众姐妹差了很多,真的差吗?差在哪里?
- 美展&刘金凯画虎
- 强国复兴梦&姜子牙《乾坤万年歌》 圣人出现, 中国的强国复兴梦终于实现
- 瘦蛟&“诗鬼”李贺一首音乐诗,好在哪?能与白居易《琵琶行》相提并论
- 文物&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已出土编号文物过万 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
- 上海越剧院&在中国大戏院,细数上海越剧院的“锦瑟年华”
-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 新空间&上话首部驻场音乐剧诞生,六楼“黑匣子”变身五彩缤纷新空间
- 抚州日报&文人洒脱 翰墨天质一一记著名诗人、书法家熊建文
- 甲壳虫乐队&7个闻名世界的图像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