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刺绣作品。黎荣摄
通常一件纯手工的苗绣服要做好多年,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而苗族母亲对女儿的爱,除了亲自绣制衣服给她们穿,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她们自己刺绣。
杨守丽今年48岁,已经有40多年的“绣龄”;杨文丽虽然是95后,却已经有20年的“绣龄”;而杨文丽的大女儿游欣琳虽然才8岁,也已经学习蜡染刺绣一两年了。
杨守丽介绍道,小歪梳苗最常绣的图案有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纹,表达吉祥含义的龙、凤、蝴蝶,或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等。最常绣的针法是贴布马尾绣、贴布平绣和十字绣。主要布料有手工纺织土布、棉布、丝绸缎等。颜色多以红白绿为主,粉黑蓝紫等颜色也偶尔用来搭配。
文章插图
点蜡。黎荣摄
每隔一段时间,杨守丽都会设计出不同的花纹图案,多年来,她自己原创设计的刺绣花纹图案已经多得数不清了。“你看,这样绣出的花纹呈凸起状,颜色明亮,富有立体感、颗粒感。”杨守丽在一件正在赶制的苗绣服上一边示范针法一边说道:“苗家女儿们小时候,是妈妈绣衣服给自己穿,长大了,妈妈眼睛看不清楚了,穿不了针线了,就由女儿绣衣服给妈妈穿,这也是苗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优良品质。”
自幼喜欢钻研苗绣工艺的杨文丽,除了自己潜心钻研之外,还一直思考,如何才能将苗绣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晓苗绣、喜欢苗绣,同时又能让村里的绣娘们通过苗绣增收致富。
文章插图
蜡染文创产品香包 。黎荣摄
杨文丽和丈夫创业之初,经历了许多困难,走了很多弯路。在外地打工时,进过各式各样的工厂。印象最深刻的,是她2012年进的第一间绣花厂,一台刺绣机打开了她新世界的大门:她发现,很多手绣图案,机器一样能绣,更重要的是,机绣产量高,易清洗。
夫妻俩高兴地回到家乡,先买了一台二手刺绣机,可没多久就坏了,两人就做一些手工饰品到集市上摆地摊,存够钱后又重新买了一台全新的刺绣机。直到2019年10月,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她和丈夫成立了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黔西市就业扶贫车间),带领化屋村17位苗族绣娘实现了稳定的就业。
“这是化屋村歌舞团一星期前定制的40多套苗绣服,每逢村里有重要的节日或者活动,他们便穿上定制的苗族服装,精心打扮一番后,到广场上为大家表演节目。这类演出服大多都是机绣,手工绣一般只在婚嫁等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才会穿,或者买来作为收藏品。”
文章插图
马尾绣。张华顺摄
家住化屋村岔河组的41岁苗族妇女王进敏说,她在车间做刺绣,每天有100元的收入,除了农忙时节,一个月她能干20多天,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既能提高自己的刺绣手艺,又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太开心了。
除了传统的纯手工刺绣精品外,杨文丽还针对游客推出了不少平价的文创商品,例如热销的蜡染艾草香包,融合了汉族元素和苗族元素的T恤等。
文章插图
染色。张华顺摄
今年,杨文丽还开设了专门的文创直播间,用于推广化屋村的特色文创商品,除了苗绣,还有蜡染、乐器、芦笙等各种非遗文创产品都有机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更多地方,广东、浙江等地都经常有回头客,是杨文丽的忠实粉丝。
- 苗族银饰|安顺宝藏·共享非遗丨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古老技艺錾刻的美,让人心醉
- 宋氏#?小果核有大世界,核雕非遗传承人的抖音电商“奇遇记”
- 陈贝儿@TVB主持人陈贝儿探访广州非遗,全新纪录片《传承之路》埋堆堆APP全网独播
- 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山人:快来投票打CALL!这7个市级非遗项目,谁是你最喜爱?
- 出圈|冰雪奥运助非遗文化火热“出圈”
- 非遗&“妙笔油纸伞 传承非遗梦”,古城街道组织居民DIY油纸伞
- 传统|“妙笔油纸伞 传承非遗梦”,古城街道组织居民DIY油纸伞
- |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将于3月在郑举办 打造沉浸式体验
- 丝韵#刺绣非遗传承人徐凡:以针为笔,“绣”写荆楚丝韵
- 传统节日@青海:非遗展演激活春日文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