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綦国瑞||灵魂归处是故乡( 三 )


在解放战争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杨朔作为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的战地采访人员,总是同战士战斗在一起,哪里战事最激烈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充满战斗激情地记录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新三十二师被歼经过》《涞水前线的传奇》《历史的裁判》等文章都绘声绘色地反映了战场的迅猛变化,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真相,鼓舞了官兵士气。《前进!钢铁大军》真实地再现了解放军进入北京城的壮观场面和动人场景。那时,他已是如雷贯耳的知名采访人员、作家,但是总是像普通战士一样无畏地冲在前线,一颗纯洁的灵魂是无所畏惧的。
战士@綦国瑞||灵魂归处是故乡
文章插图

朝鲜战争爆发,为了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和精神,杨朔这个已经是一流的作家争先到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线。
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漫天漫地飘着大雪,朝鲜国土上到处烧着大火,志愿军战士吃没吃的,睡没睡处,冻掉手冻掉脚,他们却不叫一句苦,他们说的是:全世界人民都望着我们,我们只能前进,只能胜利。这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豪举,让杨朔无比感动,他想好要写一部小说反映志愿军的英勇精神。为了写出精神,找到感觉,他把写作地点安在了清川江北一个小山村里,这里离前线很近,敌机常常从头顶飞过,有时投下炸弹,火光照得他写作的小院如同白昼。有时炮战,炸弹在附近爆炸,门窗乱晃。领导和战士都劝他搬离这个山村的小屋,他坚持不肯离开,他执著地认为,只有在这种紧张的气氛里,才能保持战斗的创作激情。他在这个小屋里写成的作品就是当时人们争相诵读的小说《三千里江山》,他的那部小说能够激发军民的战斗豪情,正是因为他在战争环境里创作有直接的关系吧。以不怕牺牲的精神创作,这种例子是不多见的吧,一个没有高尚灵魂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写作,杨朔还在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较劲。在朝鲜的日子里,杨朔每天都能见到或者听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他是个感情极重的人,有时忍不住流下泪来。他总在追问,朝鲜,对于我们志愿军战士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却毅然决然地来了,而且毫不吝惜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最终,他明白,这是种爱啊,我们的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爱正义,有了爱就决不会计较个人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战士的情感。当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杨朔时刻用战士的感情培育和充沛自己爱的感情,并最终深深融入到作品中。
时刻充实着自己的感情,把人民之情、战士之情融化在自己的感情中、灵魂中、生命中、作品中,这就是那个纯静如水的杨朔。
战士@綦国瑞||灵魂归处是故乡
文章插图

1953年,杨朔从朝鲜回到久别的祖国,刚在安东落脚,就有朋友来看他。告诉他祖国的经济文化大建设开始了,处处都是火热的生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正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从敌后战场到解放前线到跨出国门,杨朔一刻不停地战斗着,每日每夜地写作着,他也在战火的洗礼中,时时刻刻锤炼着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那些与人民生死与共的岁月里,他已找到了为工农兵写作的方向,已有了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情感,他说:“在生活里,在斗争中里,我见到了他们精神的高贵,行动的可敬,我自自然然爱上他们了。”爱祖国、爱人民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自觉追求,追求光明,歌颂正义已经与他的热血共存。杨朔已经具有了崇高的思想和纯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