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谜 , 当余华在黎明时分入眠 , 在下午或者傍晚时分醒来的时候 , 他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不是太过暗黑了 。 他不眠的长夜中 , 除了星光 , 咖啡 , NBA , 还有什么 , 我始终不清楚 , 当然也不好问 , 比如他的写作和阅读 , 是在什么时候?估计是在后半夜 。 这种情境大概是保有他自我的神秘感、与世界的一点距离 , 以及对世界的独特的想象方式的一种原因吧 。
他变成了一个慈祥的人
现在他迈着他轻快的步子 , 走入了校园 。 一个女生跑来对我说 , “老师 , 我刚刚见到余华老师了 , 他穿得非常‘man’ , 笑眯眯的 , 说话特别幽默 , 我好喜欢啊 。 ”
果然 , 余华笑眯眯地走来了 。 自此他进入北师大的校园 , 由一个永远不上班的作家 , 变成了一名老师 。 他真的变了 , 待人接物的方式变了 , 变得没有那么刚硬 , 没那么冷了 。 他的那张素来以酷为标识的脸 , 现在已经变得笑容可掬了 。
他变成了一个慈祥的人 。
可他原来却不是这样子的 。 最初 , 在他还属于“驻校作家”的时候 , 我给他强行分配了两个硕士研究生 , 让他作为“作家导师”给些指导 。 他是急赤白脸地骂人的 , 说自己坚决不带学生 。 可是仅仅三两年过去 , 当他真正调入北师大的时候 , 他又一下子变成了“模范导师” 。 你现在要是说他的学生半个不字 , 他马上翻脸不认人 。
之前我无法 , 便常用“模范导师”苏童的正面例子来激励他 , 因为苏童教授一向是和风细雨 , 常常给予他的学生以耐心和精细指导的 。 如今 , 他每次见到苏童 , 三句话便开始谈他的学生 , 并且说 , 苏童 , 原来张清华让我学你 , 现在该轮到你向我学习了 , 我现在是模范导师了 。
他说:“幽默一下也不行?”
余华来北师大有个前缘 , 和莫言一样 , 他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 , 入了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 。 当时是著名教育家、北师大的老一代学者童庆炳先生在主持这个事儿 。 童老师那会儿喜欢这些人 , 便把他们都收入了自己名下 。 我曾问莫言 , 你的导师是谁 , 他说童老师;我问余华 , 你导师是谁 , 他说童老师;我问迟子建、刘震云 , 他们都说童老师 。 于是我便暗暗佩服 , 老爷子就是厉害 , 何以有这样的远见 , 把这些没办法教的人都一股脑地收进了北师大 , 收进了自己的帐中 。
但余华原先不肯承认他出身北师大 , 还在会上大声嚷嚷自己是“野鸡班”的 , 我便制止他说 , 你自己“谦虚”不要紧 , 可别代别人也谦虚了 。 他又说 , “我的硕士论文都是童老师帮我写的 。 ”童老师那时还健在 , 马上严肃地说 , “可不是这么回事 , 我只是提了点修改意见而已 。 ”
学生们都喜欢听他“拔牙”的故事 , 以前他有时会讲一下 , 教室里会哄堂大笑 。 但这些年很少有人再说了 , 自从他的《兄弟》中出现了一个叫做“余拔牙”的人物 , 反而没有人再提了 。 直到前不久 , 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上映 , 不知道这节故事的年轻人 , 才搞明白了 , 他们喜欢的余华老师 , 原来还干过这行当 。
当然 , 他们更喜欢的是 , 余华老师在屏幕上 , 一个标准的“脱口秀”演员的样子 , 口才真是太好了 。
他真的不是一般人儿
显然 , 余华受欢迎的原因是多样的 。 人可爱也是一个方面 , 他永远有童心和本色的一面 , 接地气 , 好玩儿 。
当然 , 最重要的还是作品厉害 。 我早年喜欢他 , 是因为每读一次就有新收获 , 几次细读下来才发现 , 他早期那些繁难的作品都是有原型有来历的 , 经得起细读的 。 《世事如烟》读几遍才会有个大概的认识;《往事与刑罚》读了以后会暗暗震惊 , 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中国作家 , 一个那么年轻的人 , 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出来的东西呢?
- 纳布科|“自新大陆”纪念德沃夏克
- 阅读$人文社七小时直播“说不尽的网格本”中聚焦外国文学经典阅读
- 课文#以“中西医结合”理念引导孩子写作
- 求职|2013年,杨超凡因长相吓人求职受挫,在街头“卖丑”
- 饵料|钓鱼“观漂识鱼”,弄懂这几种疑难漂相,可增加扬竿中鱼率
- 麦子|下一站|“画记忆”:留住那些遗失的美好
- 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黄河故事”——河南民俗文化展示馆开馆啦!
- 高薪&又一中国人“逃离”美国,拒绝高薪,1000万美金也留不住他
- 我的好兄弟@中国“最倒霉”的歌手,写一首红一首,然而自己唱一回黄一回!
- 为人处世@俗语“树怕三摇,女怕三撩”,三撩是啥?老祖宗教我们追女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