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二 )


任何靠惯性认知解决戏剧冲突的导演 , 都是耍流氓 。
但这还不是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致命的缺陷 。
它最大的问题 , 是它没能力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甚至简单到人物的出场顺序 , 它都没拎清 。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 , 特点之一就是人物众多 。 但他们的出场都是循序渐进的 , 你能在每个角色第一次出场的对话里 , 就界定清楚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隔阂 。
1978年版改编 , 就极好地顺承了这个优点 。
比如在电影开场的前8分钟里 , 围绕琳内特 , 你能分别看到她与管家、女仆和闺蜜的关系 , 也能看到她居高临下到让人不爽的态度 , 和尖酸刻薄到让人愤恨不已的言辞 。
管家告诉她园艺师还没来 , 她就盛气凌人让他现在去找人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仆人喜欢上一个埃及人 , 她说不同意婚事 , 也不给她嫁妆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闺蜜希望她能帮未婚夫安排工作 , 她却抱怨自己的鞋太小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它没有一处细节是多余的 , 对每个角色的界定也是清晰的 。
但2022版《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一幕出现在舞会上 , 每一个可能杀害琳内特的人 , 都出现了 。
所有以文学为基础的叙事艺术 , 都在极力避免盛大聚会之类场景的出现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因为它太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 既要让在现场的每个人有存在感 , 又要让他们彼此截然不同 , 还得在言行举止间 , 暴露人际关系、推演故事走向 。
但新版改编自信过了头 , 把那么多关键角色一次性交代出来 , 以至于观众很难在有效时间内 , 寻获到每个人物身上的关键信息 。 别提建立人物彼此的关系了 , 连他们谁是谁 , 观众都很难分清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大家最后记住的 , 可能就剩下那两段情色意味浓郁的舞蹈 。 尤其是盖尔·加朵骑在艾米·汉莫身上 , 肆无忌惮地展露身姿、撩拨情欲的那一幕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推理平庸 境界低廉 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 。
如前所述 ,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特点 , 《尼罗河上的惨案》更是如此 。
所以这个故事的精彩在于 , 观众会跟随大侦探波洛的推理 , 不停地更换嫌疑人 。 在这个过程里 , 你能看到众多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 以及每个人内心潜藏的灰暗地带 。
也就是说 , 一团和气下是暗流在涌动 。
戏中的角色人人自危 , 戏外的观众也享受到推理的乐趣 。
但是 , 2022版改编 , 始终带有一种“我早就看穿一切”的优越感 。 它提前了波洛出场的时间 , 让他从一开始就旁观着琳内特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 并洞悉他们每一个人的心怀叵测 。
政治|盖尔·加朵:西方的“angelababy”?
文章图片

这种设定 , 让波洛从出场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
可事实却是 , 波洛为什么出现在埃及?
他厌了、倦了、累了 , 他只是想单纯地旅个游 , 享受一下生活的惬意和阑珊 , 根本不想去查案——这个并不显眼的设定 , 既契合他大侦探不停查案的身份 , 又带出他也有正常人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