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海派民乐,最核心的部分,是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是一脉相承……”高端文化讲堂“大家说”(第二季)第三讲于2月25日在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多功能厅举行,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著名古筝演奏家罗小慈作为本讲的嘉宾,分享了自己和民乐结缘、创作作品的心路历程。
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有着一连串头衔的罗小慈,是一位优雅、知性的女士,在分享的过程中,她总是噙着温柔的笑,嘴角的梨涡若隐若现,谈到尽兴处,她也会爽朗地笑出声来,优雅温婉与旷达豪情在她身上实现了完美地融合。
作为古琴演奏家,和古琴相互塑造、相互成就
《如梦令》《墨戏》《律动》《绽放》等……这些经典曲目都是罗小慈的作品,这位提出“新文人音乐”理念的音乐人,秉持着“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的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单一演奏的模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力图呈现出筝的丰富内蕴,将中国历史人文精神和书画意境融入自己的筝曲中。
融入传统笔墨文化的《墨戏》是罗小慈所创作的第一首作品,她把中国的笔墨中飒气的意境融合在音乐中,“我和这首曲子有着深厚的感情”,罗小慈自幼学习书法,这份经历对于她创作这首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她看来,古琴音乐的调性和书法的气势颇为契合,“手指在琴弦上的角度,不就是笔在宣纸上的角度,我们写书法、画中国画的时候有各种皴、擦,很多笔法和指法之间很像”。
文章插图
罗小慈将《墨戏》中的精髓娓娓道来——“音乐伊始,一段在低音区比较古朴、庄重的主题,令人想到书法当中的篆隶,篆书和隶书一种高古的气质,之后会有一段小的散板,再之后的高音区,如同书法中的行楷”。
古筝的表现形式看似沉静优雅,但是蕴藏在表面之下内核却热烈澎湃,而这与罗小慈自身的性格不谋而合。她笑称,或许是古筝造就自己,又或许自己倾注了古筝灵魂,这或许就是“人琴合一”的境界,古筝与她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共同攀登艺术的高峰。
作为女儿和母亲,有了更深层的情感体验赋予艺术创作
罗小慈能走上民乐这条路,她的父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罗小慈的父亲买下了一架古筝,先自己琢磨,再教女儿。父亲在她弹琴的时候更是严格要求。
罗小慈眼中的父亲和自己非常相似,都是内心安静、不太会被外面的环境所干扰的人。在罗小慈小时候,二人的相处模式是“父亲说,她听”,每当父亲告诉正在练琴的她“这个练得差不多了”,罗小慈的心里就踏实了。父亲对于罗小慈的谆谆教导一直让她没齿难忘,没有当面对父亲表达过自己的感谢,一直让罗小慈倍感遗憾,“我一定要找一个机会,非常有仪式感地表达感谢”。
2012年,成为母亲的罗小慈逐渐开始理解“孕育”“抚育”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你用你的生命去浇灌另外一个小生命,然后不断成长,这个过程我觉得太奇妙了。”在罗小慈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会唤醒自己从未了解的领域——例如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共同编手工包的活动等。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罗小慈也感受到了孩子的点滴成熟的过程。
“为人母之后,对于音乐的解读更加丰富,可以解读到更加柔软和温暖的内容”,母亲的身份让罗小慈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看问题也会多角度、换位思考,也学会了更好地和观众交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艺术其实最重要的是直觉,一个人的情感有很多的维度,酸甜苦辣,做母亲包括怀胎十月,从第一个月到第九个月到呱呱坠地,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包括他成长的每一年,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感受,那种感情的体验,那种丰富性对艺术家来讲太重要了”。
- 稷下&寻找“稷下学宫”的考古接力,还将持续下去
- 李璟&李煜的一首绝命词《虞美人》,将悔恨写到极致,简直不忍卒读!
- 贾宝玉&赵姨娘的上位史,哪有那么简单?王夫人将近四十岁,她才等来机会
- 山东&文旅观察|全省新发现文物点217处,山东将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 杨林!石将军石勇的结局:一桩江湖秘密的见证者,离开梁山后下落不明
- 田福贤&再读《白鹿原》才懂,一个人如果失去尊严,将有多可怕
- 传统|传统节庆:今天是天仓节
- 天空星!封神中第一位战死的将军,千年后却大大有名,绰号很多人都知道
- 卢俊义|跟卢俊义打过架的五个天罡正将武功被高估:一对一单挑,可能都打不过李逵?
-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