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桓!鲁先聖文化散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文章插图
有时参观游览,会有不尽沧桑的感觉萦绕心头。我的故乡有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建筑气派宏大,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东汉石刻艺术珍品。石刻坐落于县城南20公里的武翟山村,当年武氏一族几代人在朝中担任侍郎之职,足见其时武氏一族的显赫。可是现在到村中寻访,却早已没有一个武氏后人了。当地的人没有谁知道,文献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武氏一族是迁移去了什么地方,还是余脉断绝了。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当年几代担任朝中高官的武氏家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经几十年制作这些画像埋在墓室之中,是为了让富贵的生活永世流传,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夺目的历史,后代铭记先辈的辉煌。但是,历史却没有像武氏族人的愿望那样发展,武氏先人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他们的墓地上,连一个供奉香火的后人都没有了。
文章插图
就在我们村的西头,就是著名的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冉子的祠和他的墓,祠前的两棵古柏树十人才能合抱,传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既然祠堂和墓地都建在这里,保存又这样完好,他的后代也应有人生活在这里。可是,在我的故乡方圆几十里以内,现在没有一家姓冉的,更没有一个冉子的后人。想当年,冉家不远百里送叔侄两代五个孩子去孔子那里读书,家族就一定是殷实富贵的。冉子又因为成为孔子的高徒,在此设坛授学,书香绵延,冉家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啊。可是今天,面对这一处仅仅作为历史文物存在的古迹,想象着消失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冉氏家族,不免让人唏嘘扼腕。
文章插图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介绍的是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清康熙年间,常家的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成为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文章插图
可是,就是这样辉煌宏大的建筑群,而且距今仅仅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人丁繁盛的常家,竟然也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如今的常家庄园里,竟然没有一个常家的后人了。
文章插图
【 东汉桓!鲁先聖文化散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面对这一个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无比的人物和家族,我想起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也想起孟子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的断语。
文章插图
- 乌格&论徐鲁《爷爷的苹果园》的教育性: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养料”
- 宋紫佩$鲁迅死后,许广平停了朱安生活费,孤独半生的她说了句著名的怨语
- 人间烟火#青未了 | 赓续齐鲁根脉 守望人间烟火
- 高尔基#波伏瓦眼中的鲁迅:中国人把他比做高尔基,但我发现他更接近契诃夫
- 鲁智深$水浒单兵战力最强者,打败梁山五虎将,卢俊义吓得不敢上
- 倔强&鲁迅书法,绵里藏针,是“另类的倔强”,个性鲜明,是一种新高度
- 折腰句$诗词中奇怪的句法,什么是鲁直诗体,与折腰句有什么不同吗?
- 大地#她在中国生活40年,斩获诺贝尔奖之后,却为何遭到鲁迅批判
- 母亲&小脚朱安徒步80里,走7万步为鲁迅买糕点,却只换来了一个字!
- 戒烟!鲁迅与香烟:一生只吸彩凤牌廉价烟,几乎烟不离手,想戒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