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初代网综七岁了,《奇葩说》如何“逆龄回春”?

《奇葩说》正在播出第七季 。 作为初代网综 , 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开播 , 节目以一种全新的辩论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 “马晓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组合火花四溅 , 马薇薇、肖骁、姜思达、范湉湉等素人也凭借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出色的表现迅速走红 。 首季节目 , 豆瓣评分至今高达9.0分 , 堪称网综翘楚 。
然而 , 七岁 , 对于综艺这种娱乐快消品来说 , 着实算得上“高龄” 。 经历了新鲜感丧失、选手不和、明星辩手流失、赛制争议等问题 , 《奇葩说》也遭遇过口碑收视滑铁卢 。 “七年之痒”之际 , 这档自称“正经辩论节目”的高龄网综 , 正在努力出招 , 试图“逆龄回春” 。
辩论|初代网综七岁了,《奇葩说》如何“逆龄回春”?
文章图片

【招数1】导师:话题女星成为金句制造机
《奇葩说》的导师团 , 是节目的吸引力源泉之一 。
往届导师蔡康永、高晓松、张泉灵、罗振宇、李诞等人往往是与高学历、幕后制作人、投资大佬、知识付费等“高大上”关键词绑定的业界“大拿” 。 到了第六季 , 出身北大的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加入 , 更是给节目导师团增加了学究气质 。
第七季的导师团加入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教授刘擎 。 然而 , 在节目中输出金句频率最高的人变成了——尽管演员业务能力屡遭差评 , 但凭借自黑、玩梗、“带货”和私生活 , 牢牢占据公众视线的话题女星杨幂 。
事实上 , 在导师台上位居C位的杨幂也不负节目组厚望 , “会说且能说” 。
节目中 , 提到自己“人间清醒”的人设标签 , 杨幂回应“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着的人” 。 被问到是否把前任当人脉 , 她平静地回答“我才是那个人脉” , 面对马东“如果前任把你当人脉 , 你会帮他吗”的追问 , 更霸气回答“不帮” 。
“老奇葩”许吉如因上节目表现不佳而陷入抑郁 , 杨幂安慰道“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 面对因负面评价而停工休息的臧鸿飞 , “社交网站从不拉黑任何人”“从不关闭微博评论”的杨幂表示:“每一个想骂你的人 , 他都是你草船借来的箭 , 你就等东风一吹的时候 , 再说吧 。 ”
除了金句频出 , 《奇葩说》中的杨幂还秉持了“杨怼怼”鲜明又犀利的评审态度 。 马东在节目中直言 , 不少选手对杨幂的印象是“不苟言笑 , 将‘黑脸’进行到底” 。 教授刘擎也表示:“杨幂打破了我对艺人的固有印象 , 我本来以为艺人不会那么直白地表达观点 , 但她非常犀利 。 ”
辩论|初代网综七岁了,《奇葩说》如何“逆龄回春”?
文章图片

【招数2】选手:“有趣有料”比“奇葩”更重要
不可否认 , 从诞生以来 , “奇葩选手”便是《奇葩说》的要素之一 。 包括肖骁、姜思达、范湉湉等在内的初代选手 , 大多带着特立独行的标签和“一言难尽”的造型 , 屡屡飙出“出格”“反常规”的犀利观点 。
第七季自然也少不了“奇葩”的元素 。 “千人奇葩捞”海选环节中 , 多得是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奇葩”们 , 用傅首尔的话说就是可以“充分见识人类的多样性” 。
然而 , 这个标签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在一口大碴子味儿东北话与标准英语间无缝切换的“东北英语姐”和将“Happybirthdaytoyou”唱出了陕北民歌味儿的大蜜儿姨娘等人都属于昙花一现的节目配菜 。 “门神”傅首尔还因为放行了太多“奇葩” , 而被马东叫进内场“训话” 。
监制李楠楠表示 , 《奇葩说》对“奇葩”的定义不是“哗众取宠” , 他们的衡量标准有二:“真实表达、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