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列维纳斯

|哲学家列维纳斯
本文图片

《列维纳斯传》 , (法)所罗门·马尔卡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版 , 76.00元 。
□林颐
法国作家所罗门·马尔卡撰写的《列维纳斯传》 , 诗意灵巧 , 有理有情 , 鲜有传记是如此的写法 , 以此书写列维纳斯 , 正恰到好处 。
法国的这批知识分子、哲学家 , 给我的一个感觉 , 就是他们更醉心于各种概念、术语的创造 , 忙于建构理论体系 , 而对于鲜活的、滋润心灵的智慧并不怎么在意 。 而列维纳斯 , 我在他的哲学里读到了一种感动 , 读到了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对真实生命的关注 。
在我的心目中 , 列维纳斯就像哲学界的保罗·策兰 。 列维纳斯凭借哲学与策兰凭借诗歌所进行的努力背后有着深切的精神契合 。 他们都试图重建人(尤其是犹太人)与世界的关联 , 策兰的诗歌不断探察破碎的主体经验的边界 , 而列维纳斯探究“时间与他者”的主体在场意识 。 这部《列维纳斯传》没有谈及列维纳斯与策兰的关联 , 是有点遗憾的 , 毕竟列维纳斯写过专门讨论策兰的深度文章 , 毕竟他们都关注他者的伦理责任 , 要求打破西方传统对他者的压迫 , 不过 , 由于马尔卡出色的文笔与精妙的演绎 , 他的作品仍然勾起了我的联想 。
【|哲学家列维纳斯】从传记有关列维纳斯生平的叙述 , 也能发现两人的相似性:都是生长在东欧的犹太人 , 青年时期都深受德国文化的熏养 , 吸收了犹太与俄国、东欧和西欧、德语与法语的多元文化营养 , 都因为“二战”定居法国并加入法国国籍 , 后来经历了奥斯维辛的艰难岁月 , 从此一生被历史与记忆缠绕 , 差别在于 , 策兰最终以身为祭 , 而列维纳斯继续催动自身和他人执着追问正义和希望 。 显然 , 共同的犹太性 , 烙刻在他们的灵魂 。
这部传记就挖掘列维纳斯的思想根源是下足工夫的 。 对于列维纳斯来说 , 书籍是缔造他的主体的最初方式 。 传记强调了列维纳斯的阅读兴趣 。 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果戈理、莱蒙托夫……列维纳斯持续阅读并引用俄罗斯作家的作品 。 从6岁起 , 列维纳斯就阅读《圣经》 , 并同步学习希伯来语 。 列维纳斯的高中是在一所希伯来学校度过的 , 校长施瓦布先生是德国文化的仰慕者、歌德的狂热爱好者 , 给列维纳斯留下了深刻印象 。 列维纳斯远赴法国 , 就读斯特拉斯堡大学 , 投身于柏格森、胡塞尔的现象学流派 。 这就是年轻的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成长其中的智识氛围 。
还有一位哲学家对列维纳斯影响很大 , 那就是海德格尔 。 就像年轻的策兰一样 , 年轻的列维纳斯也一度着迷于海德格尔 , 到了后来 , 他们都经受了精神上、思想上的撕裂疼痛 。 列维纳斯与策兰的区别在于 , 策兰的毁灭感与虚幻感要更彻底一些 , 策兰走进了幽暗的丛林 , 找不到出口 , 而列维纳斯小时候所接受的浓厚的犹太文化的教育支撑了他的精神 , 让他重建了自己的信仰体系 , 继续与世界进行毫不妥协的对话 。
拉希课程和《塔木德》在传记里占据了大幅内容 。 马卡尔形容这些课程有点像大型弥撒 , 它注重反馈 , 并锚定在文本中 , 当时参与的学生将这些文本形容为“来自远方的情人的信” , 满怀信念地拥抱着它 , “并让我们的灵魂自黑暗时代开始就随着它一起律动 。 ”共同阅读圣书就像是一种新的结盟 , 像是带领犹太人走出受困之地的道路 , 这条道路强调理性和自由不可缺少启示的引导 , 强调知与行的共生性 。 在此基础上 , 列维纳斯重新肯定了自我的位置 。 在他看来 , “我的绝对自由”正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问题所在 , 人类的状况因此为“欲望的欲望”所主宰 , 列维纳斯由此发展出了他的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实存的孤独;享受和日常生活中的超越;死亡的绝对异他性及其昭示的时间与他者之关系 , 等等 。 在实践中 , 列维纳斯支持犹太人的解放运动 , 要求以自由民主为圭臬的现代政治肯定犹太人的卓越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