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受田#清代此家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中一人死后赠太师赐文正
清代作为科举制度的巅峰时代,曾涌现出了一大批科举世家,耳熟能详的就有昆山徐家、桐城张家、金坛于家、常熟翁家等等。整体来看,这些科举世家大多出自江南各省,至于北方各省中,则属山东诸城刘家和滨州杜家名气最大了。
文章插图
御史之前写过诸城刘家的情况,他们家一共出了11个进士、42个举人,如果加上秀才、监生,则共有功名261个,根据刘家族谱的记载,从晚明开始一直到清末,诸城刘家当官的共有二百多名。
关于诸城刘家的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以前的文章。重点还是来聊一聊山东滨州的杜家。
与诸城刘家比起来,杜家一点不逊色,而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数量上来说,杜家明清两朝共出12个进士、6个举人,秀才347人。晚清时期,时人称杜家为“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而且与刘家的情况一样,以出清官闻名于世。
文章插图
杜氏家族的奠基人
杜家的发迹,主要是从道光朝开始的,这一时期有两个代表人物,即杜堮、杜受田父子。说起杜堮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他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中进士则是在嘉庆六年,既不是少年得志也非大器晚成。
从仕途方面来看,杜堮还是很幸运的,中进士后入翰林,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到了嘉庆二十四年时已经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跻身二品大员行列。
杜堮的一生为官一般,最高官职就是侍郎。史料中没有记载他有多少突出的政绩,在嘉庆、道光两朝的政治舞台上也没有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在为学上却很有成就,是当时公认的高寿诗人,是山东一省的文坛盟主。
杜堮的儿子叫杜受田,以名气而言,杜堮则远远不及杜受田。杜堮历经四朝活了86岁,他在世时儿子、孙子都已经入仕了。杜受田是道光三年的进士,而且考试成绩很优秀,会试中名列第一,殿试中名列第四。
文章插图
杜受田的仕途经历和父亲大致是一样的,多在翰林院任职,也都外放过学政。不过杜受田的运气更好,他于道光十五年被任命为上书房师傅,教授皇子读书,而就是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让杜受田后来得以名满天下。
道光皇帝一生最纠结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鸦片战争,二是传位皇子。道光帝皇子不算多,能托付社稷的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奕詝的优势在于年长且是皇后所生,而奕訢的优势在于才华和骑射。
到底该立哪个皇子为储,道光帝迟迟拿不定主意。最终便上演了一场师傅大决战,论资历、官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不及奕訢的师傅卓秉恬,但以谋略而言,杜受田则技高一筹,在“南苑围猎”和“内廷召对”两件事上,杜受田授计奕詝赢得太子之位。
可以这样认为,奕詝的皇位一多半是杜受田的功劳。所以奕詝登基后,对这位老师感恩戴德,官至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文章插图
杜受田生前的荣誉不算太高,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咸丰二年就去世了,若非如此,入阁拜相执掌军机也是水到渠成的。杜受田死后,咸丰帝给予了超过规格的待遇,赐太师大学士,要知道自嘉庆以后,汉臣赐太师者仅杜受田一人。
此外,咸丰没有等到礼部题请,便降特旨赐与杜受田“文正”谥号,有清一代获赐谥号的仅有八人,而同时获太师、文正者,仅有杜受田一人而已。
- 艺术|《只此青绿》八月有望舞到津门
- 尾句$姜夔写在元宵节的两首《鹧鸪天》:从此不相见,一生在想念
- |钓鱼真的如此让人着迷?
- 射雕英雄传#射雕前传中:此人神功无敌,吊打黄裳,收下一徒弟,后来叱咤江湖
- 墨池!七律·九首丨慰我榆桑犁好韵,别来故此傍春行
- 宴会#俗语“礼有三不随,钱有三不借”此话可有依据?前人的智慧
- 沉香|清代-老沉香团寿108佛珠一串
- 茅庵#宋诗一首,此诗意境深远,幽清中见其雅致,值得一读
- 名利$金诗三首,其中一首是党怀英的写景名作,此诗格局严谨,工巧周圆
- 苔花@袁枚的一首小诗,充满了阳光,我们的人生不也该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