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明星·类型·影像——对《恋爱与义务》的重新审视( 二 )


文章图片

当然 , 阮玲玉演艺生涯的初期并没有顺风顺水 。 明星制 , 诞生于古典好莱坞时期 , 通常与相应的类型电影密切相关 , 制片厂争相与最受欢迎的演员签订协议 , 并将他们作为类型电影推广的传播工具 , 如喜剧片中的查理·卓别林、侠盗片中的道格拉斯·范朋克、西部片中的威廉·哈特等等 。 同一时期 , 中国电影业中的明星制才刚刚起步 。
以悲剧形象示人的阮玲玉 , 在第一部影片之后陆续又和明星公司合作拍摄了《白云塔》《洛阳桥》等影片 , 但是其中塑造的风流妖娆的蛇蝎女子形象、和她本人的性格及形象并不是很匹配 。
此后 , 由于制片策略的原因 , 阮玲玉便被明星公司雪藏 , 迫不得已她又辗转大中华百合、民新等公司 。 在那段拍摄武侠片的潮流中 , 她大多扮演侠客的情人 , 直到以“复兴国片,改造国片”为宗旨的联华影业公司出现 。
义务|明星·类型·影像——对《恋爱与义务》的重新审视
文章图片

1930年 , 罗明佑建立的华北电影有限公司为了打破明星公司和天一公司对电影市场的垄断 , 意欲与黎民伟的民新影片公司、吴性栽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及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合作组建自己的发行、放映机构 , 并提出了拍摄国产片的四大纲领:一是普及社会教育;二是对抗外片垄断;三是提倡艺术及道德;四是尊重演员人格 。
此前郁郁不得志的阮玲玉被租用到了罗明佑投资的剧组 , 先后出演了揭露官场黑暗的《故都春梦》 , 和批判封建门第观念、提倡自由恋爱的《野草闲花》 。 这两部影片票房的成功 , 不仅促成联华公司顺利创建 , 而且对于阮玲玉个人而言 , 开始真正踏上了星光大道 。
义务|明星·类型·影像——对《恋爱与义务》的重新审视
文章图片

从加入联华开始 , 阮玲玉在《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神女》等影片中 , 塑造一批如农村少女、女工人、乞丐、妓女等社会底层的悲情女性 , 基本上都脱离不了悲剧的结局 。 从1931年上映的《恋爱与义务》来看 , 无论在性格、气质还是人生遭际 , 阮玲玉都与其饰演的杨乃凡有着相似之处 。
其实 , 此时生活中的阮玲玉也饱受磨难 , 没有经济来源的张达民全靠自己养活 , 不幸的婚姻约束着她尽着多余的义务 。 对比阮玲玉在影片内外的境遇 , 同样面临道德和舆论带来的压力 , 杨乃凡这一角色 , 冥冥之中仿佛为阮玲玉未来情感的行为选择 , 埋下了可参照的伏笔 。
义务|明星·类型·影像——对《恋爱与义务》的重新审视
文章图片

作为一个电影明星 , 联华时期阮玲玉的银幕人格与社会人格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契合 。 对一个未接受过表演专业训练的演员而言 , 关于角色和表演的理解 , 可能更多来源于个体的生活经历 。
但是有必要对马克·卡曾斯的论断小心甄别 , 阮玲玉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 , 与马龙·白兰度所属的“方法派表演”还是有所区别的 , 后者需要调动演员回忆过去生活中的事件、带动情绪记忆以激发表演 , 而前者更多是所属阶层的生活常态和真情实感的镜像写照 , 具体地说 , 就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 这脱离了表演方法的范畴 , 她把命运的理解赋予给了电影 。
因此 , 与其说阮玲玉在银幕上的个人魅力把她推上了电影明星的舞台 , 毋宁说其塑造的悲情女性形象、与过往的真实生活经历 , 共同组成了那个时代社会中女性的缩影 , 从而引起观众和影迷的共情 , 这也正符合了联华公司制片策略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