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二 )


文章图片

水资源缺乏的地区 , 用来储存和运输水的陶罐(右为20世纪初尼日利亚努佩族的赤土陶器)
到了“神圣领地”部分 , 展示有来自非洲马里的面具 。 这些被称为契瓦拉的面具 , 头部有着长长的角 , 形似羚羊 。 在巴马纳人的创世神话中教人耕种土地 。
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 左为锡卡索地区 , 马里 , 巴马纳人的面具(20世纪初) ,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 ?浦东美术馆
整个展览中 , 年代最为久远的展品来自公元300至900年的墨西哥 , 是一尊科西霍神像的碎片 , 科西霍被当地人称为雨神 , 并认为是大地的化身 。 他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为植物发芽提供能量 , 赋予大地茂盛繁茂的场景 。
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文章图片

《科西霍神像碎片》 , 瓦哈卡州 , 墨西哥 , 萨波特克文化 , 300至900年 , 赤土陶器 ,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
到了“水与地理过渡”的部分 , 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独木舟、由植物纤维贝壳等制成的航海图中 , 依稀可以看到古时人类从对水的崇拜到了解水 , 乃至控制水的过程 。 尤其在《航海图》中 , 每个贝壳表示一个岛屿的存在 , 弯曲的棍子代表波浪的螺旋 , 直线则代表水流 。 航海图模拟了岛屿之间的海上路线 , 说明了密克罗尼西亚人对海洋的深入了解 。
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文章图片

《航海图》 , 马歇尔群岛 , 密克罗尼西亚 , 20世纪末 , 木 , 椰柄 , 植物纤维 , 贝壳 ,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
此次展览文物部分展品均来自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 , 这座博物馆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 。 馆藏有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30万件 。 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就包括了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大洋洲及群岛藏品部负责人康斯坦斯·德·蒙布里森(Constance de Monbrison)和非洲藏品部负责人奥勒里安·加博里特(Aurélien Gaborit) 。
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文章图片

《兽形雕塑(Tupilaq)》 , 20世纪初 ?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
但如果仅将展览理解为对古代文明的探索和追寻是远远不够的 , 展览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来自弗朗索瓦·施奈德基金会提供馆藏的当代艺术 , 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也包括了基金会总监玛丽·戴丽耶(Marie Terrieux) 。 而且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也并非各自为政 , 而是融汇于整个展览之中 , 这极其考验策展人的功力 。
面具|“水之域”:毛利人鱼钩、大溪地雕塑来到浦江之畔
文章图片

《垂钓灵魂》 , 萨哈·弗雷尔(生于 1979 年 , 西班牙) , 钓鱼竿 , 鱼线 , 木制框架 , 莱卡织物 , 2016年 , 弗朗索瓦·施耐德基金会藏
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的交汇
回到第一个展厅“水的景观制造”中 , 在尼日利亚南部伊乔人编织的动物面具下 , 放置着法国艺术家奥利维尔·勒罗用鱼类标本和吹制玻璃组成的作品《吹》 , 在水族箱式的展陈中 , 构成与悬浮厚重的动物面具不同的质感 。 与“水族箱”呼应 , 展览还打造了一片沉浸式的“海底世界” , 法国艺术家伊夫·夏杜埃与玻璃工艺师合作完成创作的《有足的深海鱼》 , 给人以置身黑洞洞的深海的感觉 , 感受水母、海星等在眼前浮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