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可以成为小说 , 在现实空间创设虚构的情境;小说亦可以成为纸上的展览 , 将虚构成分织入真实的生活 。
文章图片
《上海胶囊》
近日 , 上海作家btr的最新小说集《上海胶囊》由理想国推出 。 这本书搭建了一个个展览空间 , btr在其中观看 , 想象 , 游荡 , 又总在那些顿悟的时刻 , 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 。 19篇故事犹如19个虚实映照的镜厅 , 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 , 为这个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 。
在《上海胶囊》里 , btr也尝试了不同的小说方法 , 致敬了许多艺术大师 , 同时探索虚构的边界 , 追溯时代的记忆 , 思考图文与声音的关系 , 重新理解“何为小说” 。
2月26日 , btr与作家、编辑沈大成 , 翻译、编辑、评论人赖非做客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 , 在书店从业者三爪的主持下 , 围绕新书展开一场对谈 。
文章图片
2月26日 , btr与小说家、编辑沈大成 , 翻译、编辑、评论人赖非做客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 , 在书店从业者三爪的主持下 , 围绕新书展开一场精彩对谈 。
整本书就像一个破碎镜子的呈现
在沈大成看来 , 还原现实生活的小说就像一面面镜子 , 读者能在“镜中”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世界 , 但btr的小说就像是破碎的镜子 , 上面有很多裂纹 , 有些小的镜面已经碎落下来 , 这时候再去看镜子 , 就会看到每一个碎片中都出现了一个不完整的成像 。
“他的小说会给我这样一个印象:破镜子里出现了很多变形的不完整的成像 , 但它们都是真实的 , 同时又脱落了一些小的碎片 , 那些小碎片就好像拼图板失去了一块或者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 所以 , 整本书就像一个破碎镜子的呈现 。 ”沈大成说 。
“破镜小说!”听到这里 , btr开玩笑 , “我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 , 对吧 。 ”
同为小说家 , btr透露沈大成经常问他有关小说观的问题 , 但他好像没有什么小说观 , 如果非要说的话 , 他眼里的小说不是VR , 而是AR 。
“大家看过VR , 就是戴了一个头盔 , 然后你能看到一个替代了眼前真实世界的世界 , 一个虚拟的世界 。 而AR是一种扩增的现实 , 就是现实还在那里 , 但通过一种方法 , 让你增强了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 。 我想小说就像是AR , 它扩展了你感受世界的方式 , 给予你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 , 这也回应了大成前面说到的‘碎片’ , 所谓碎片就是打破了一面镜子原本单一的视角 , 它让人看到了更多 。 ”
文章图片
btr
每篇小说都像独立的艺术展览
“btr说自己没有什么小说观 , 这一点或许恰恰是他作品中最激进的地方 。 他不是在构建有具体文学概念的作品 , 或者是忠于某种艺术形式的作品 , 而是把他的想法和他对艺术的种种观念糅合在一个非常综合的体验里 。 ”赖非说 , 从这个角度去看 , btr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评论者 , 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小说家 , 但他的作品会给人一种解放的感觉 , “因为他总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解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 。 ”
赖非还形容btr的每篇小说都像独立的艺术展览 , 让观众/读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进入 。 “他的小说是有动线的 , 动线就是我们走进一个书店 , 一个空间 , 一个展览 , 我们会被引导从这里或那里进入 , 然后下一个感官体验是接着上一个感官体验的 。 作为读者 , 你可以从任何一篇作品或者任何一页开始进入 , 最后你会得到一个和现实相关但又不那么确切的小说体验感 。 ”
- 山西$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幅《尚食图》,里面的画面竟写进历史
- 一刀一刻#良工妙品|第1集《丹漆华彩雕粹美》
- 荆州|折柳不只赠别,还有一阕战乱中的《章台柳》
- 三绿@工笔传统仕女《罗浮清梦》绘制示范
- 墨色!详细步骤教你画《梅松双清图》
- https://p.ssl.img.360kuai.com/t01b89015856e00b3e2.jpg?size=3024x4031?size=3024x4031$《边城》作者沈从文:爱上张兆和后,为何转身娶了女作家高韵秀?
- 歌德谈话录:全译本|《歌德谈话录:全译本》重磅出版:发现一个更加立体而饱满的歌德
- 曹寅!文艺评论丨烟云模糊中,大运河浸染了《红楼梦》
- 英雄之城#百幅钢笔画,英雄之城绘英雄
- 道德经|《道德经》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