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宗教的救助作用及其局限( 三 )


在中世纪 , 基督教体系的组织结构严密 , 教会完全掌控了对《圣经》和其他教义的解释权 , 成为上帝和信众之间的唯一中介 , 并给教徒设置一生都难以实现的七项圣事 。 到1517年 , 德国牧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起新教改革 , 把欧洲分成“天主教欧洲”(继续紧跟罗马教廷的传统基督教)和“新教欧洲” , 其中新教(也叫清教;到今天 , “基督教”有时就指“新教” , 以区分于保留传统基督教的“天主教”)又分为“路德宗”、“加尔文宗”等派系 。 新教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消除了对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迷信 , 改为信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对话;其次 , 基督徒是“因信称义” , 即因信耶稣基督为唯一神而实现义、得到救赎;以前 , 教廷告诉信众 , 只有执行教会规定的礼仪、规条、善行 , 死后才能入天堂 , 但马丁·路德说:教廷只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 , 信徒死后进天堂还是下地狱 , 只取决于他是否真信耶稣基督是唯一神 。
再就是承认放贷收息的正当性 , 让金融得到解放 。 加尔文通过诠释《新约》 , 认为耶稣明确谈到 , 钱的价值不在于被藏起来 , 而在于流转起来产生收益 。 加尔文说 , “既然出租土地能够收地租、出租房屋能够收房租 , 为什么放贷货币就不能收利息?”此外 , 追求商业、发财致富也是正当的 , 并且是必须的——这完全改变了传统基督教对商业利润、对以货币化交易实现人际互助的敌意 。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到加尔文教义是新教国家成功的主因 , 尤其是加尔文的“先决论”(predestination)激发了资本主义精神:上帝早就选择让一些人上天堂、一些人下地狱 , 并且这些先决无法改变 , 但没人知道谁被选中上天堂永生、谁被选中永灭;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被选中上天堂呢?答案在于加倍努力发财致富 , 如果自己能顺利发财致富 , 那就是被安排永生的信号!财富成功本身不能保证上天堂 , 但这是被上帝安排永生的必要信号 。 加尔文教义给信徒带来巨大的信息挑战 , 激发他们奋发创业、追求事业成功 。 所以 , 韦伯认为 , 加尔文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在近代腾飞的基础 。
在实际中 , 新教改革对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有多大呢?由于在新教改革时期 ,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南部社会选择继续紧跟罗马教廷 , 保留天主教而德国、北欧国家都转为接受路德宗新教 , 荷兰、英格兰、苏格兰以及英国后来的殖民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以加尔文宗新教为主 。 在分流之前的16世纪初 , 天主教国家总体比新教国家富有 , 识字率等人力资本指标都更高 , 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尤其如此;可是 , 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 , 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的经济停顿不前或增长缓慢 , 到1850年 ,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文盲率也远高于新教国家 , 在金融市场发达度、城市化、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等指标上也不如后者 。 天主教国家与新教国家的差距至今如故 。
在过去两千年里 ,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全球扩散 , 建立道德秩序 , 规范信众行为 , 对人类暴力的长期下降、对文明化做出了正面的贡献 , 但是 , 宗教在历史上的代价也不小 , 尤其是为了强化信众内部的凝聚力、提升教友社群的俱乐部价值 , 不同宗教间、教派间时有发生暴力冲突 , 包括抑制商业和金融的发展 。 因此 , 宗教的正面贡献跟负面冲突一起 , 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文明和所生活的世界 。
【风险|宗教的救助作用及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