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杨立华|庄子是“躺平学”鼻祖吗?( 三 )


我们渴望将各种变化的经验都纳入到自体之一当中为自身所支配 , 进而能够有所用 , 看似打造了一个确定无疑的世界 , 然而 , 这些被人们汲汲以求的“知”和“用”反而使我们更难意识到:所谓的各种规律并非普遍必然 , 人注定只能用有限的知来支配自己的人生 。
而有所用则必有所待 , 这种为我所用的主动求取往往会使自身陷入被动当中 , 人便由此丧失了本身的自足性 。
当我们试图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能够为别人所用的人时 , 不是恰恰把自己贬降为服务于用的工具吗?而若我们怀着这样的功利主义视角去看待世界 , 他人、他物 , 一切的一切也都沦为可以被使用的工具 , 进而丧失自身的主动性了 。
如果我们认为逍遥就是躺平学 , 那么这种“躺平”所呼唤的并不是一种懒散清闲的生活方式 , 而是“真正把人当人看”、给人的主动性和自我以施展空间的视野 。
走入人间世 , 一切不得已都是“命”
在压力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 , 有没有发现 , 身边把“信命”挂在嘴边的人越来越多了 ,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 开始热衷于把希望寄托在八字、星座等玄学领域 。
【庄子|杨立华|庄子是“躺平学”鼻祖吗?】庄子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在于 , 认命之前先认清什么是“命” 。
若要给现代生活总结几个关键词 , “不确定性”或许会高居榜首——生活不再是一往无前的直线 , 而是纠缠成一团乱麻 , 我们学会用“卷心菜”(有一颗想内卷的心奈何自己太菜)、“酸菜鱼”(又酸又菜又多余)等一系列网络热梗自嘲 , 但笑声过后 , 压力仍在 。
许多网友都问 , 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正轨?但实际上 , 变动无时无刻都会发生 , 相比于岁月静好 , 《庄子》告诉我们 , 不确定性或许才是唯一的确定 , 是生活的真相 。
关于“逍遥”的讲述开启了以“无知之知”为基础的真知之路:作为主体 , 唯一确定的知就是自我在根本上的无知 。 这向我们揭示出既无法了解、也无法掌控的客境的存在 , 这一客境在整体上呈显为具有普遍性的“命” 。
死生存亡 , 穷达贫富 , 贤与不肖 , 毁誉、饥渴、寒暑 , 是事之变 , 命之行也 。 (《德充符》)
从内在于生命中的死亡 , 难以掌控的外在财富 , 到贤不肖等品性 , 以及饥渴冷热等实然状态 , 都被纳入“命”的主宰和支配范围内 。
这种普遍性的“命”在人间世中表露为种种不得已:
…是以夫事其亲者 , 不择地而安之 , 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 , 不择事而安之 , 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 , 哀乐不易施乎前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德之至也 。 为人臣、子者 , 固有所不得已 。 (《德充符》)
固有的“不得已”是内在的必然 , “不可奈何”则包含了外在的无法掌控的偶然 , 我们不知其所由来 , 也不知其具体内容 。
作为子女 , 我们有不得不遵从的内心的道德命令;作为有所待的个体生命 , 我们同样依赖于他者 , 这无不体现出被动性 。
然而 , 身陷于充满不确定性与偶然的世网中 , 我们是否完全丧失了自主的可能?庄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
保持自我同一 , “养生”才是正解
人们经常感慨 , 现代生活的压力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 连看起来吃穿不愁的明星都开始选择考编 , 引来网友戏称“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
但在庄子看来 , “宇宙的尽头”或许在于“养生” 。
当代青年早就发明出一系列新潮养生大法:比如90后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朋克养生” , 用最贵的眼霜 , 熬最深的夜;还有“只要吃零食速度够快 , 卡路里就追不上我”“喝加冰奶茶就没有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