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杨立华|庄子是“躺平学”鼻祖吗?( 四 )


但其背后 , 其实不难看出现代人面临的两难选择:既无法摆脱学业、工作、社交带来的琐碎和压力 , 也不想丧失对快乐和自我的追寻 , 完全被生活的重压裹挟 。 我们想主宰自己的人生 , 奈何力不从心 。
面对生活中的条条框框 , 我们缺乏说“不”的勇气 , 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 , 我们生怕自己的生活不是“真正好的”“值得追求的” , 这时候 , 我们不妨从庄子眼中人应当过的“养生”生活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
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说的“无知之知”:越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所知的限度 , 越能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质上的无知处境 , 由此便产生审慎与戒惧之心 。
从这种分寸出发 , 持守中道以为恒常才是真正理性的人生态度 。
持中者既无所偏倚 , 则其指向只是自身的维持 。 这一自身维持不为周遭的变化所动 , 当然也就是自主的和主动的 。
这样的自主性 , 不仅使内在固有的不得已充分实现出来 , 同时也让外在的无法掌控的偶然真正地成为偶然——主体可以超越的、本质上不具束缚性的纯粹的偶然 。
这种审慎中道的面对人生的态度 , 正是庄子眼中“养生”的真正意涵 。
庄子|杨立华|庄子是“躺平学”鼻祖吗?
本文图片

在《养生主》一篇中 , “养生”被具体化为“可以保身 , 可以全生 , 可以养亲 , 可以尽年” , 这种生活态度既指向自我 , 包含自我生命的存续和本性的实现;同时也指向他者 , 既然对父母的牵挂是人所固有的内在本性 , 那么养生便不再局限于封闭的个体生命 , 而是还包含与他者之关联的性命的整全 。
对于庄子来说 , “保身”“全性”“养亲”“尽年”是个体在世的基本内涵 , 过此以往 , 都是额外的负累和添加 。 从这个角度看 , 消费主义打造出来的种种充满诱惑力的产品、形象 , 看似是确定性实则充满刻板印象的生活方式 , 都成为不必要的多余了 。
主体之为主体 , 最根本在于对自身存有的同一性的自觉 。 维持自身同一 , 意味着不在他者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 不为他者的变化所动 , 也就从根本上去除了被动性 , 成为主动者 。
让我们再次回到“庄子的思想到底是不是躺平学”这一问题 , 与其用躺平解读庄子 , 不如用庄子去看躺平:
如果“躺平”意味着保持自我 , 意味着有对生活中的束缚说“不”的勇气 , 那做个躺下来心平气和探究自我、保持主动性的人 , 又何尝不可呢?
《北大杨立华教授讲庄子哲学》
北大原汁原味硬核《庄子》精读课
以最庄重的态度还原作为哲学家的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