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春日迟迟读书时,《行香子》里的千古情思( 二 )


全词虽有虚无出世之思 , 却并未止于消沉意绪 , 词人虽然慨叹人生苦短、知音难觅、壮志难酬 , 但更懂得珍惜感受当下的美好 , 追求自在旷达、无拘无束的理想世界 。 生不逢时 , 怀才不遇 , 入仕之时亦生退隐之心 ,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矛盾 。 而善于在这困扰与纷争中创造出豁达乐观境界的 , 才是真正的苏轼 。
行香子|春日迟迟读书时,《行香子》里的千古情思
本文图片

宋 马远《山径春行图》
宁静致远 林泉之趣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行香子》词既有淡泊名利之作 , 多发归隐之思 , 亦有山水风光之作 , 多显林泉之趣 。 词人多通过对清新山野风光的描摹 , 来表达自己的愉悦情思 。 如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 , 水满陂塘 。 倚东风、豪兴徜徉 。 小园几许 , 收尽春光 。 有桃花红 , 李花白 , 菜花黄 。
远远围墙 , 隐隐茅堂 。 飏青旗、流水桥旁 。 偶然乘兴 , 步过东冈 。 正莺儿啼 , 燕儿舞 , 蝶儿忙 。
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 , 当时作者家居 , 尚未出仕 。 上片先写村庄 , 绿树环绕 , 水满池塘 , 阳光明媚 , 春风浩荡 。 词人徜徉在田园中 , 见百花争艳 , 竞相开放 , 喜悦之情 , 溢于言表 。 下片写纵目远望 , 隐约可见围墙茅屋 , 酒旗飘扬 , 小桥流水 , 动静相生 , 风光如画 。 结尾写莺啼 , 燕舞 , 蝶忙 , 一派大好春光 。 全词多用白描手法 , 语言浅近 , 清新流丽 , 明快自然 , 描绘出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 。
宋代词人赵师侠所作《行香子·春日迟迟》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词云:
春日迟迟 , 春景熙熙 。 渐郊原、芳草萋萋 。 夭桃灼灼 , 杨柳依依 。 见燕喃喃 , 蜂簇簇 , 蝶飞飞 。
闲庭寂寂 , 曲沼漪漪 。 更秋千、红索垂垂 。 游人队队 , 乐意嬉嬉 。 尽醉醺醺 , 歌缓缓 , 语低低 。
在纯粹的田园风光之外 , 《行香子》的山水之作中更多表现为词人的林泉之志 , 从而委婉表达归隐之意 。 如晁补之词“对林中侣 , 闲中我 , 醉中谁”(《行香子·夏日即事》) , 辛弃疾词“由来至乐 , 总属闲人 。 且饮瓢泉 , 弄秋水 , 看停云”(《博山戏呈赵昌甫韩仲止》) 。 此类代表作为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 , 双桨鸿惊 。 水天清、影湛波平 。 鱼翻藻鉴 , 鹭点烟汀 。 过沙溪急 , 霜溪冷 , 月溪明 。
重重似画 , 曲曲如屏 。 算当年、虚老严陵 。 君臣一梦 , 今古空名 。 但远山长 , 云山乱 , 晓山青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二月 , 苏轼时任杭州通判 。 他巡查富阳 , 由新城至桐庐 , 乘舟游富春江 , 过七里濑时作此词 。 上阕写江水清澈宁静 , 汀州生机盎然 , 溪水流转灵动 。 末句以一“过”字领起 , “沙溪急 , 霜溪冷 , 月溪明”三句 , 意境清寒凄美 , 然节奏轻快 , 画面飞动 , 如舟行江中 , 意态飞驰 。 上阕写水 , 下阕写山 , 两岸连山 , 重重叠叠如画景 , 曲曲折折如屏风 。 接着词人用东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的典故抒发感慨 , 君臣、功名皆已成为往事 , 浮生若梦 , 唯有自然永恒 。 故末句云“但远山长 , 云山乱 , 晓山青” , 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感:“惟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明月 , 耳得之而为声 , 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 , 用之无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全词语言清丽又韵味深远 , 人生之慨 , 历史之思 , 都融化在这清新流转、如诗如画的江南山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