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赏析白居易《闻雷》

|惊蛰节气,赏析白居易《闻雷》
本文图片

闻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 , 温天气候催 。
穷冬不见雪 , 正月已闻雷 。
震蛰虫蛇出 , 惊枯草木开 。
空余客方寸 , 依旧似寒灰 。
|惊蛰节气,赏析白居易《闻雷》
本文图片

译文
【|惊蛰节气,赏析白居易《闻雷》】烟瘴地面 , 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 , 气候争相催发 。
穷尽冬天 , 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 , 已听闻雷声 。 春雷响起 , 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 , 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 。 空自剩下 , “我”客居的方寸之地 , 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 。
注释
瘴地:烟瘴地面 , 瘴气之地 。
寒灰: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 常用来比喻心灰意冷 。
|惊蛰节气,赏析白居易《闻雷》
本文图片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闻雷诗 。
烟瘴地面 , 风霜来得有些早;温热天气 , 气候争相催发 。 这是写“闻雷之地点” 。
“瘴地” , 指江西九江 。 诗人多次在诗中提及 , “忆昔谪居炎瘴地 , 巴猿引哭虎随行 。 ”(《不准拟二首》);“共嗟炎瘴地 , 尽室得生还 。 ”(《浔阳宴别》)
九江的气候特点 , 与中原地区大为不同 , 诗人在《琵琶行》中也曾描写道:“住近湓江地低湿 , 黄芦苦竹绕宅生 。 ”因为“地低湿” , 所以瘴气较多 , 生发诗人一些低落哀伤的情绪 。 前面写瘴气风霜 , 实则是为后面闻雷之惊喜作铺垫 。
穷尽冬天 , 也不见下雪;正月才至 , 已听闻雷声 。 这是写“闻雷之时间” 。
这两句皆言九江天气之反常 。 冬天本该有雪 , 却不见雪;正月本无雷声 , 却提前到来 。
春雷响起 , 蛰伏的虫儿与蛇即将出走;吃了一惊 , 枯草和木早已萌动欲开 。 这是写“震蛰之现象” 。 虽然尚未至惊蛰 , 但已然已经出现了和惊蛰一样的物候特征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 , 万物出乎震 , 震为雷 , 故曰惊蛰 ,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
正是这一声春雷 , 不但让万物复苏 , 蛰虫惊而出走 , 也让诗人一颗寂寥落寞的心 , 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 一切还没有那么坏 , 生命本就是无常的 , 不妨乐观待之 , 静听花开 。
空自剩下 , “我”客居的方寸之地 , 依旧如同寒灰一般了无生机 。 这是写“闻雷之不满” 。 为何天地之间万物复苏 , 唯独只有“我”这方寸之地 , 没有生机活力呢?表面上是说方寸之地了无生机 , 实际上是问贬谪生涯何时才能结束 。 春天的希望已经来临 , 人生的希望又在何处呢?
通过这首诗 , 可以看到逆境中的诗人如何寻求自我与外界的和解 , 如何处理好当下的迷茫与未来的焦虑 , 如何在生活与诗意之间找到一种存在的意义 。
“震蛰虫蛇出 , 惊枯草木开”的万物复苏景象 , 无疑是解开诗人心结的一剂良药 。 祝愿大家 , 在惊蛰时节 , 都能一切如愿 , 让往事随风 , 一起拥抱春天的到来!
作者:严勇 , 文学硕士 。 中宣部学习平台“每日鉴赏”专栏作家 。 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 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 。 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 , 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 。 发表文章五百余篇 。 现为报社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