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教父》50 周年:史上最佳的黑帮电影是怎样炼成的?

【The|《教父》50 周年:史上最佳的黑帮电影是怎样炼成的?】教父 Vito Corleone 喜怒不形于色地说:“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50 年前(准确的说 , 是 1972 年 3 月 15 日) , 《教父》(The Godfather)于纽约五家电影院首映 , 观众鱼贯而入 , 它即晚便打破了首映票房纪录 , 成为当时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 。 可是 , 此前根本没有电影制作人愿意相信一部长达 175 分钟、没有动作、美女的黑帮长片能够登上殿堂宝座??不!其实是有这么一个人的 , 不过他并非我们如今熟悉的勇悍导演法兰斯.福特.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而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 , 对他每个创作决定三番四次作出阻碍的派拉蒙(Paramount)制片主管 Robert Evans 。 《教父》公映后 , 哥普拉接受电影杂志《Sight & Sound》访问时坦言(尽管他当时对 Evans 的指手画脚仍意气难平) , 若非 Evans 对影片长度义无反顾的支持 , 《教父》就会被剪去 15 分钟的篇幅 , 足见 Evans 对作品的拥护 。 The|《教父》50 周年:史上最佳的黑帮电影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图片
《教父》空前的成功引证一个野心勃勃的导演(尤其是初出茅庐、渴望改变电影的新人) , 要拍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 , 必须经过无数由不谙电影的监制、老板设置的关卡 , 而影片最终所有的决定权是归于那些出钱投资的制作人 。 这意味着充满作者风格与艺术色彩的《教父》 , 是哥普拉与制片们在乱七八糟的泥泞中经历一番扭斗后 , 双方达到共识或其中一方被迫无奈接受的稀有成品 。 事后看来 , 固然是体形宽广的哥普拉胜出了这场糟糕的比赛 , 一手一脚拍成了别开生面的《教父》 , 促成叫好又叫座的双赢结局:一来建立了哥普拉的电影作者地位;二来为派拉蒙带来了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 让一众制片人以后的事业一帆风顺 。 到底《教父》经历了怎样艰鉅的制作过程 , 令有份参与的人都不堪回首 , 包括那些只操掌商业算盘的片厂高层 。 [制作《教父》在每一方面都是极度不愉快的经验 , 所以三十年来我都避免想到它或谈到它 。 ](注 1) , 敢于聘用寂寂无名的哥普拉作为《教父》的导演的派拉蒙制片副总裁 Peter Bart 如是说 。 一切可从《教父》电影的时代背景说起 。 起初哥普拉收到派拉蒙邀请将 Mario Puzo 的原着小说拍成电影 , 胸怀大志的他对这本商业性质浓厚的小说不屑一顾 , 甚至形容它是[低俗之物](pretty cheap stuff)(注 2) 。 直到父亲语重心长地劝喻他、好友佐治鲁卡斯(George Lucas)鼓励他再细读书本 , 哥普拉才重新拿起这本当初他所鄙视的小说 , 方才发现 Corleone 的黑帮故事是以好比希腊悲剧的家庭戏剧为核心 , 而这个家族在美国浮沉打滚的经历 , 也象徵了美国屹立的资本主义 , 这让哥普拉终于提起劲来 , 接拍《教父》 。 他坚持要将电影设置在原着所写的 40 年代 , 认为二战刚结束的时代是 Corleone 故事的主轴 。 不过派拉蒙的高层 Evans(没错 , 又是他!)则要求剧本必须设置为 70 年代 , 原因是制作成本低得要多 。 要等一众监制看过哥普拉以 40 年代为背景撰写的剧本后 , 才一致同意时代剧更为切合充满乡愁色彩的原着 。 当这些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指点江山的高层以为哥普拉可以乖乖地开拍电影 , 他们却遇到了哥普拉第二个耗费不少的要求--电影场景要在纽约实地拍摄 。 这让看紧成本预算的制片大感苦恼 , 逼于无奈要满足哥普拉的要求 。 最终《教父》有 9 成的场景也是在纽约的大区小镇所拍摄 。 Vito Corleone 于街头档摊买水果遭刺杀的一场戏 , 街坊们就在自家窗前、天台和楼梯目睹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奔向车子继而中枪倒地 , 甚至连该区的黑帮老大也在一旁观看 , 可以想象当时拍摄现场累积的不便 , 使制片需要事前亲身与黑帮会面(注 3) , 商议一切事宜 , 务求全体剧组能平安度过每日的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