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窑|探访玉溪窑青花艺术馆:邂逅600年前那抹幽蓝( 二 )


玉溪窑|探访玉溪窑青花艺术馆:邂逅600年前那抹幽蓝
本文图片

藏品琳琅满目
几件镇馆之宝
徜徉在玉溪窑青花艺术馆 , 一件件精美的藏品绽放着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 。
初入馆中 , 采访人员就被一件肩部画缠枝莲叶和栀子花、正中绘满缠枝牡丹、近底部是仰莲的青花罐所吸引 。 “这是玉溪窑元代缠枝牡丹纹青花罐 , 图饰均是元青花常用的 , 多年来我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追寻这类青花罐 , 但平时收藏中较常见的玉溪窑青花器物多出自明初和明中 , 元代的并不多见 。 ”据赵勇介绍 , 这件青花罐造型为元代罐类中的饱满型 , 即腹径长度大于高度 , 罐直口、短颈、鼓腹、浅圈足、胎体厚重 , 腹部内外所见接胎痕明显 , 内腹壁斑驳粗犷 , 可见一道道极不规则的慢轮修坯痕 , 时代工艺特征鲜明 , 是元代青花罐类瓷器中的典型器 。
往馆内深处走 , 采访人员见到了明代玉溪窑鱼藻纹饰青花罐 。 在赵勇看来 , 这是玉溪历史悠久的渔文化的一种体现 。 他说 , 600多年前 , 我们的先祖怀着感恩大自然馈赠的心 , 在青花罐上绘制鱼藻纹饰 , 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 。
接着 , 采访人员见到了元末明初霁蓝留白的兽钮缠枝花卉荷叶盖罐 。 霁蓝釉始创于元代 , 明代早中期霁蓝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 , 属于高档釉种 。 据赵勇介绍 , 他收藏的这件荷叶盖罐 , 用霁蓝釉留白的工艺装饰缠枝花卉纹 , 先施霁蓝釉 , 后在有纹饰的地方填以白釉 , 然后入窑高温烧成 , 给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 “此罐釉色蓝白相映 , 对比鲜明 , 装饰效果极佳 ,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是划时代的瓷艺珍品 , 也是玉溪窑青花的代表性精品 。 ”赵勇表示 。
一件玉溪窑元明开窗仕女青花画罐在艺术馆里间也格外显眼 。 “说起仕女画 , 我们都知道它形成于1000多年前的两晋时期 , 是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 但是 , 多少人知道玉溪窑元明青花的仕女画为民间窑工的画作 , 在同一窑系里颇为少见 。 ”赵勇说 。
玉溪窑|探访玉溪窑青花艺术馆:邂逅600年前那抹幽蓝
本文图片

部分藏品
玉溪窑青花的守护者
玉溪窑青花艺术馆对外开放不足一年 , 却赢得了省内文化圈子里知名人士的赞誉 。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永康说:“玉溪窑在我国陶瓷史中占有重要一席 。 赵勇先生长期致力于云南古代青花器的收藏、整理和研究 , 并倾其所藏建立玉溪窑青花馆 , 将成果奉献于社会 , 在圈内获得了‘玉溪青花王子’之美誉 。 ”
云南大学教授吴白雨说:“赵勇先生收藏的大量的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实物 , 不仅有多件极为重要的精品 , 还有大量的残片标本 , 有一些标本是孤品 , 对丰富我们研究中国陶瓷通过云南向东南亚南亚传播 , 提供了有力证据 。 ”
当代著名诗人于坚认为 , 赵勇对云南元代青花瓷器的迷恋有一种宗教般的迷狂、执着和专业精神 。 元青花本就是古代祭器 , 这令他像是一位“青花寺”(于坚所提的一个文化概念)的僧侣 。 赵勇是一位虔诚的中国古典文化守夜人 , 在这个维新是从的时代 , 不可多得 。
20多年来 , 赵勇倾尽所有、竭尽所能收藏玉溪窑元明青花 , 遍尝艰辛和苦楚 , 但他从未动摇做一名玉溪窑青花守护者的初心 , 即便如今吃力地应付着玉溪窑青花艺术馆的日常运作 , 可他依旧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观众 。 “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喜爱玉溪窑青花 ,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值了 。 ”赵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