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清朝嘉庆年间 , 上海县闵行镇李氏家族诞生了一位奇女子:李媞 。 她天资聪颖、慧根深厚 , 饱读诗书、诗才高逸 , 悟性极高又练达老成 。
堪称女孟郊——
李媞的父亲李林松 , 早年在京为官 。 1805年6月9日 , 李媞出生在繁华热闹的皇城根下 。
李媞是长女 。 她出生时 , 李林松已经36岁 , 故对其疼爱有加 , 视为掌上明珠 , 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 。
李媞不仅博览子史百家 , 而且尤为痴迷诗词歌赋 。 在李家的迎宾送客、庆祝佳节胜日的活动中 , 更是常常写下诗歌 。 据说 , 她“吟诗成瘾” , 以至于睡梦中还在寻觅诗词佳句 。
李媞给自己取号为“吏香” , 给闺室取名为“犹得住楼” 。 这两个名号来自元稹的《以州宅夸于乐天》:“州城迥绕拂云堆 , 镜水稽山满眼来 。 四面常时对屏障 , 一家终日在楼台 。 星河似向檐前落 , 鼓角惊从地底回 。 我是玉皇香案吏 , 谪居犹得住蓬莱 。 ”
元稹通过这首诗向白居易介绍家居环境:自家住宅由城区环绕 , 山水相映 , 楼台高耸 , 好像住在蓬莱仙境 。 李媞从这首诗中选择自号与室名 , 表现出少女时代生活的幸福与自足 。
李媞喜欢沉思 , 创作的诗词哀婉清新 。 比如《残菊》:“自甘寂寞待重阳 , 秋尽犹余三径香 。 桃李易开还易落 , 不知人世有清霜 。 ”菊花虽然寂寞 , 却能犹存馨香 。 可惜的是桃李花期很短 , 看不到人间的秋霜 。
透过自然 , 李媞看到人生;在人生中 , 李媞又参透出自然的归宿 。 凄清的语言蕴含深刻的道理 , 被人称之为“女孟郊” , 《上海县续志》说她:“诗才高逸如郊岛 。 ”
【李媞|上海历史文化名人|这位闵行奇女子“堪称女孟郊、德如孔文举、志比谢道韫”】李媞著有诗稿三卷 , 经删减后留存三百多首 。 根据室名 , 她把诗稿集命名为《犹得住楼诗词》 。
德如孔文举——
李媞生性宽厚仁淳 。 四岁时 , 父亲要去广东担任乡试的副考官 。 她牵着父亲的衣襟 , 不忍心分别 , 要求随父亲一同前往 。 因而 , 父亲写下诗句:“四龄女已知离别 , 何况高堂八十亲 。 ”
因为李媞的小弟不幸夭折 , 母亲伤心过度 , 患了疾病 。 李媞侍奉汤药 , 昼夜守护着母亲 。 李媞还偷偷哭祭小弟 , 却又不让母亲知道 。 像这样 , 持续了三个多月 , 母亲病情终于好转 , 但李媞忧伤劳累 , 得了一场大病 , 险些丧命 。
在教弟弟们读书写诗时 , 李媞特意从史书中挑选可以效法、可以为戒的故事 , 一讲就讲到深夜 。 李媞的德行 , 不亚于让梨的孔融、温席的黄香 。
志比谢道韫——
李媞饱读诗书 , 养成了高远的志向 。 在《自悼六首》中 , 她写下“所愧襟怀非谢女 , 敢将天壤怨王郎”的诗句 。 “谢女”指东晋才女谢道韫 。 乱军起兵之际 , 谢道韫率领侍女挥刃杀入敌人队伍 , 最后她被敌人抓住 , 依然坚贞不屈 。
李媞仰慕谢道韫的才智与勇敢 , 向往能够戎装征战 , 为国建功立业 , 颇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的秉性 。
可惜 , 她的雄心壮志 , 在皇权时代很难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 李媞在《述怀》中如是感叹:“问天徒有英雄志 , 读史常思忠孝名 。 聊作痴人说梦话 , 无穷愿只待来生 。 ”
显然 , 李媞是洞察世事的人 。 她在《横泾雪钓》中写道:“寄身烟水任高歌 , 独坐船头雪满蓑 。 莫羡江心鱼更好 , 荻芦深处少风波 。 ”
- 历史|李舫书写《大春秋》:从诗词中探寻文化景观
- 舞台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三部“爆款”话剧即将登陆天桥
- 赢家|上海修慧文化创始人兼赫纳诗导师周昭舜:赢家之道 助人新时代
- 陶侃|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
- 上海市|公司留不住人?那是因为不懂奥格威法则:一流人才造就一流的公司
- 温闻笛|新作首秀纽约林肯中心,13岁上海小作曲家闪耀国际舞台
- 温闻笛|音乐纽带孕育“青春创想”,13岁上海小作曲家在国际乐坛绽放光芒
- 纽约爱乐乐团|新作首秀纽约林肯中心,13岁上海小作曲家闪耀国际舞台
- 陈史|陈史军一纸青花与文物“对话”,用当代审美重新诠释历史
- 95后|“女朋友出差了,说了上海出差,还给我发来了一张这样的照片”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