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薛宝钗比林黛玉差在哪?只看李纨的“晚韶华”,就知道宝钗输定了】贾家抄家后 , 李纨成功教养出息贾兰 。 等日后荣国府平反 , 子孙获得科举资格后 , 贾兰厚积薄发一举高中 , 并“今嫌紫蟒长”高官厚禄 。 李纨也母凭子贵[晚韶华] 。
与之对应的则是薛宝钗[女儿愁 , 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悲 , 丈夫一去不回归] 。
本文图片
贾宝玉因失去林黛玉 , 再逢贾家抄家备受打击无法振作 。 薛宝钗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和诉求 , 让贾宝玉进行最厌恶的读书科举 , 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当日王夫人与贾母讲她提拔袭人的原因 , 是认可袭人肯于苦劝贾宝玉走正途 , 就是在拐弯抹角夸奖薛宝钗 。
不知道王夫人听说贾宝玉因薛宝钗之劝而离家出走一去不归 , 甚至做了和尚做何感想 , 有没有悔不当初!
闲言少叙 , 既然李纨和薛宝钗这对妯娌都支持“科举仕途” 。 为什么李纨能够成功 , 薛宝钗却以失败告终?科举仕途到底对不对?这是两个问题 。
首先 , 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的因素 。
李纨是坚定的“科举仕途”捍卫者 。 她从小教养贾兰要努力 , 争口气为自己拼搏个未来 。
贾珠死后 , 贾兰第五代人无法继承荣国公的第四代爵位 。 只能拱手让给叔叔贾宝玉 , 他还要排在三叔贾环后头 。 几乎等于丧失继承权顺序 。
贾兰的未来只有靠自己努力 , 李纨一早就清楚 。 所以 , 培养贾兰成才是唯一出路 。 而科举是她擅长能帮儿子的唯一成才之路 。
李纨住进稻香村 , 矢志不渝教育贾兰 , 哪怕贾家抄家后 , 罪臣子孙没有科举资格 , 李纨也没有放弃 。
原因只有一个:贾兰是李纨以国子监祭酒李家的家风教养出来的读书种子 。 李纨有自信她的儿子能在科举仕途上成才 。
本文图片
薛宝钗也是科举仕途的坚定支持者 , 经常劝说贾宝玉仕途经济 , 也算苦心孤诣 。
问题在贾宝玉是贾家富贵门第教养出来的子弟 , 厌恶科举仕途 。 与侄儿贾兰受到的成长教育完全不同 。
薛宝钗的科举仕途 , 用之于贾宝玉身上是注定失败的 。
就像女娲补天石一样 , 贾兰是那块料 , 贾宝玉不是 , 同根同源也只能被丢弃 。 曹雪芹讲得很明白 。
其次 , 林黛玉也不反对“科举仕途” 。
贾宝玉不爱走科举之途 , 薛宝钗的劝说被他排斥 , 读书人也诟病她利欲熏心 。
本文图片
其实薛宝钗的诉求没有错 , 只是出身限制了她的境界和格局 , 用错了方向 , 才造成她明知贾宝玉不可为而为之 。
林黛玉不劝贾宝玉 , 被称颂和赞同 , 也是有误解的 。
林黛玉并不拒绝科举仕途 。 她本人七岁就熟读了《四书》 , 父亲林如海更是科举探花郎 , 怎么可能反对仕途经济 。
林黛玉只是不想违背贾宝玉的意愿 , 做他不擅长的事罢了 。
科举仕途没有错 , 薛宝钗的诉求 , 李纨的追求都没错 。 错在贾兰从小就被李纨走上“正途” , 而贾宝玉已经身在荒野 , 别说薛宝钗拉不回去 , 林黛玉也不能 。
本文图片
最后 , 出身决定眼界和胸怀 。
- 莺儿|莺儿在大观园干得事真没素质,贾母看不上薛宝钗,就与此有关
- 袭人|“好歹留着麝月”,这句话里藏着袭人的无奈,也藏着宝钗的无奈
- 薛宝钗|贾母喜欢把用过的吃过的东西给别人,薛宝钗偷偷效仿,结局亮了!
- 薛郭建|薛郭建:不在红尘争高低 静潜黑白修其道
- 贾宝玉|宝玉和宝钗有过一段贫寒却美满的婚姻生活,就在黛死之后抄家之前
- 薛宝钗|从出卖黛玉讨好宝钗,到撵宝钗出大观园,探春的变化为啥这么大?
- 探春&宝钗与赵姨娘神似,她和黛玉的真正差距,只看三春的格局就明白了
- 林黛玉#邢岫烟穷得当衣服,会有两箱子珠宝首饰,薛宝钗为何不让她佩戴?
- 贾母$林黛玉的好,薛宝钗比不了,贾母看得清楚,只有她能带给贾家未来
- 贾母#同样是妹妹,王熙凤为何称呼薛宝钗为薛姑娘,称呼林黛玉为林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