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弘扬客家山歌 打造文化品牌

客家山歌|弘扬客家山歌 打造文化品牌
文章图片
梅县区五次以客家山歌这一民间文化艺术,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受访者供图
【客家山歌|弘扬客家山歌 打造文化品牌】继1996年、2011—2013年、2014—2016年、2018—2020年,梅县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日,该区再次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这背后,离不开梅县区拥有独具客家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传播繁衍,这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梅县区坚持“弘扬山歌文化,打响文化名片”的工作思路,打造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品牌,加大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力度,加强文化艺术队伍建设,深入挖掘客家山歌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梅县区客家山歌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
●汪思婷曾健锋
传承保护
创作改变4000多个剧(节)目
逢山必有客,有客就有歌 。
梅县区客家山歌由来已久,据《嘉应州志》记载,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随客家先民从黄河中下游、中原腹地经过三次迁徙,到现居住地把中原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触为一体,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歌唱形式和歌唱技能 。
梅县区客家山歌腔调有100多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优美动听,有高亢、抒情、优美的旋律 。其中以梅县区松口山歌最具有特色,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
梅县区人民喜唱山歌,山歌普及梅县区各乡镇,所到之处都能听到甜甜的歌声在梅江两岸中回荡,在圩镇乡间飞扬,正如山歌所唱“日日山歌歌送饭,夜夜睡觉歌枕头” 。
值得一提的是,客家山歌从原来的独唱、对唱发展到连唱、合唱、小演唱,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孕育形成了山歌剧这一新的剧种,被人们誉为“山茶花” 。
日前,笔者前往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还未走进室内,婉约动听的歌声便在耳边回响,剧团成员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练声工作 。
“梅县山歌剧团是成立较早的专业艺术团队,从1958年开始至今,一直秉承专业敬业的态度,对艺术精益求精 。”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李秋说 。
据介绍,该剧团成员大部分为90后00后,队伍年轻充满活力,新一代的县山人,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县山人的优良传统 。为了让这一民间艺术更好地发展传承,新一代山歌剧接班人刘谦隆从老一辈手里接下了这一重担 。
“我们邀请了汤明哲老师、张献云老师等前辈来剧团开班,把老一辈老师的专业腔调学起来 。”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刘谦隆说,在一代代艺术家和老前辈的“传帮带”带领下,新一代的梅县区客家山歌的传承弘扬有明显成效 。
据介绍,梅县松口客家山歌于2007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县山歌剧团也在获批专业剧团至今十几年的时间,将客家山歌开展得有声有色,创作和改变移植了4000多个剧(节)目,从2008年至2018年期间,还创作排演了大型山歌剧《围屋旧梦》《合家福》《古寨牛人》《春闹》,以及音乐剧《风雨白石龙》等剧目,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 。
政府搭台
促进文化服务全民共享
据了解,能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地方,必须具有某一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 。
可以说,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推动基层乡村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代兴起的其他文化艺术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