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陈志国展示自己最大的一件皮影金銮殿
本文图片
陈志国制作的皮影人物 , 左为太子 , 右为奸臣
本文图片
陈志国的徒弟薛晓玲展示精致的马车皮影
□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李思远文图
陈志国会制作皮影 , 也会耍皮影戏 。 曾与江湖班子走南闯北 , 也曾多次到法国演出 。 与皮影结缘60载 , 他说:“既是家传 , 也是喜欢 。 ”
陈志国73岁 , 家住许昌 , 打开家中的几口大箱子 , 他用手轻轻抚过一件件皮影 , 再打开手机里的“大柳树”照片看了又看 。 照片里 , 大柳树身姿挺拔 , 柳叶碧绿而茂盛 。 今年春节前一次演出后 , 他忘记把“大柳树”收起来 , 丢了 。 他缓缓地对采访人员说:“还是得再做一件 , 孩子们喜欢看皮影戏 , 少了大柳树不好看 。 ”……
一脉家传 , 指尖演绎千年故事
陈志国的口音像普通话 , 又带着冀东味儿 , 以他的年龄 , 在许昌显得很独特 。 他拈起一件皮影人偶 , 凑到阳光下 , 说:“我这手皮影是家传 , 往前能推到宋朝 。 ”
随着他的讲述 , 一段绵延千年的家传历史徐徐展开 。 陈志国出身皮影世家 , 祖上是开封陈留镇人 。 爷爷告诉他 , 金兵灭宋时 , 他们世代以“弄影戏”为生的先祖被金人掳去 , 连同演杂剧的、说书的、弹琵琶的等各类艺人几百家 , 押赴军前 , 供金兵娱乐 。 后来 , 先祖被带到河北遵化落户下来 , 世世代代仍以“弄影戏”为生 。
陈志国13岁那年因家贫辍学 。 随江湖班子走南闯北演皮影戏的父亲把他送到著名皮影艺人张军门下 , 学习皮影雕刻制作 。 他天生就是弄皮影的料 , 别人需要三年才能出师 , 他只用了一年多 。
皮影艺人对这门行当有一份骄傲 , 叫做“一口道尽千年事 , 双手对舞百万兵” 。 在皮影戏的舞台上 , 有英雄草寇的刀光剑影 , 也有公子小姐的莺莺燕燕 , 还有神仙妖魔的志怪传说 。
陈志国从家人和师傅那里继承了这些传神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 , 皮影一耍就是一辈子 。 在他的舞台前 , 总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
一生热爱 , 镂刻上千件皮影
今年春节前一次演出后 , 陈志国忘记把“大柳树”收起来 , 丢了 。 “如今我最大的皮影是这件金銮殿 。 ”说话间 , 他拿出一件三叠的皮影 , 展开后一米多宽 。
“金銮殿”上覆金色琉璃瓦 , 正中一条巨龙目光炯炯 , 下方四根朱赤殿柱挺立 , 八条蟠龙绕旋而上 , 片片龙鳞紧致有序 。
“制作金銮殿用了半年时间 , 主要是龙鳞费工夫 , 一片一片的 , 都需要镂空 , 中间还不能断 。 ”说到这里 , 陈志国又念叨起“大柳树” , 他展开一卷白驴皮 , 用双臂估摸起尺寸 。
皮影主要分人物、动物、衬景、道具这几大类 。 “大柳树”属于衬景 。 按行话讲 , 人物的头部叫“头茬” , 身体叫“戳子” , 头茬和戳子分开存放 , 表演时再组装到一起 。
头茬的数量远多于戳子 , 多个头茬可以共用一个戳子 。 “一些重要人物的头茬和戳子是配套的 , 不混用 , 比如关羽 。 ”陈志国补充道 。
【皮影戏|许昌7旬老人积攒皮影千余件 家传皮影绝活成就一出好戏】看人先看脸 , 皮影也一样 , 头茬最能体现人物特点 。 陈志国拈起一件件头茬 , 讲道:“你瞧 , 太子面目清秀 , 奸臣脸上有褶 , 妖精是个绿脸儿 。 ”
- |庆云八旬老人三年写作八万余字 创作纪实小说《英烈》缅怀英雄
- 裤装|3月上旬起,财运火爆,大财小财不断,赚得腰缠万贯的3属相
- 藏品|收藏近万件民间石刻 七旬雕塑家冀巴蜀文化代代传
- 台江|贵州台江八旬老妪走T台,苗绣惊艳全世界
- 星座女|3月上旬财气傍身福气来敲门,属狗人遇到伯乐,能力得到器重
- 杜玉曦|相约太空:八旬老画家的浪漫与现实
- 生活|“八旬老太太出版小说” 丰盈精神家园无止境
- 写作|“八旬老太太出版小说” 丰盈精神家园无止境
- 国家宝藏!国粹经典戏曲皮影戏,经典畅玩整个的童年
- 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