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老汤年逾古稀,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还满脑子奇思妙想。
他说,这得归功于自己搞了50多年的古科技研究——脑也用了手脚也动了,当然老得慢。老汤热爱古科技。别人爱这个,大概会去查史料做搜集;他爱这个,查到还不够,还得扎进深山掘地三尺地找出来;如果找不到,那他就照着图纸做出来!
文章插图
在重庆沙坪坝一农场里,老汤打造了自己的“秘密基地”。水连九磨、一牛八磨、立轴式风车……一个个2000多年前的工农业生产器具模型罗列。“我搜藏的图纸有200多张,已经做出来30多个,还差得挺远呐!这辈子,我得都做出来,展现给世人看。”老汤喃喃。
一眼一辈子
小汤初见古科技
文章插图
下午三点,阳光洒在农场山头。汤家禄站在路边,军绿色单衣、胸前印着红色的“古文明科技”字样,裤脚还残留着一些木屑。他身后的简易建筑,是去年6月份,在他的筹划下建成的“古科技大讲堂”。“这个春节我都是在这过的,我得和我的‘家人们’待在一块。”
文章插图
“这叫立轴式风车,是老祖宗2000年前留下的智慧,它上边儿是活的,给风,打开减压,打开、合拢、打开……”他迫不及待地把“家人”们介绍给我们。
这些与他相伴56年的“古文明科技”,见证了汤家禄从一个毛头小子到古稀老人不变的初心,见证了他废寝忘食苦心钻研的无数个日夜。
1966年,19岁的汤家禄从北京调动到重庆工作。一次工作,他来到大山里,被号子声吸引。寻声而去,眼前的画面震撼了他,56年来不曾抹去。
几个缠着头巾、穿着蓝布衣裳的工人高喊着号子,抱着一根被绳子吊起来的大圆柱撞击着什么。
菜油的香味飘进他的鼻子。从小生长在宣武门,头一次出北京城的汤家禄惊道:“竟然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榨菜油!这太奇妙了!这片山里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奥秘?”
那是一台菜油压榨机,源自汉代。
老祖宗的智慧该让大家都知道!从那一刻起,19岁的小汤,有一个心愿种下了种子。他开始四处打听“古科技”的下落,磨面、织布、造纸……只要听说,他一定会去一探究竟。
一人一书
三年深山“寻史”路
文章插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汤家禄得知,重庆一家博物馆珍藏了一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便立刻上门借阅。“那本书是用托盘托出来的,老化了,一捏怕碎咯。”那时复印机刚开始使用,一元一张的复印费堪比“天价”。“再贵咱也得印啊”,他请工作人员将有图案的页面全部复印下来,装订在一起,便成了这本陪伴在他身边近四十年、虽已泛黄但依旧整洁的复印版《天工开物》。
文章插图
自此,一人一书,汤家禄踏上了长达三年的“寻史”之路。
他按照书上的记载,前往四川通江、黔东南等地的大山深处、偏远乡村,探寻古代科技文明遗迹。2004年年底,汤家禄带着两个助手去到贵州毕节寻找“九磨”。“到了南江,要进入大山深处只能步行。我们走到海拔1400米的地方,大冬天的,裤子结冰了得用棒子把冰敲掉。”
寒风凛冽,汤家禄想要寻找古科技文明的热情没有被吹灭;烈日当空,汤家禄想要复原古科技文明的热情从未燃尽。
- 甘肃简牍博物馆#流沙坠简VLOG | 在汉代边关请病假是什么体验?
- 元宵节$漯河故事 |“二鬼摔跤”一人饰两角,令人称奇
- 贾府$《红楼梦》之谜贾府众多姑娘,王熙凤为何独独敬重林黛玉一人
- 痴情@《雪中悍刀行》的两位痴情人:权倾天下举世无敌,一生却只爱一人
- 王禛|又一事业单位招聘正式工,不用笔试,面试后可以上岗
- 秦可卿|红楼经济学|秦可卿:宏观经济第一人
- 杜受田#清代此家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中一人死后赠太师赐文正
- 古庙@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何意?老祖宗解人性
- |符合条件即可上岗?又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往届生的春天来了
- 大师@泼彩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五百年第一人张大千!